第一次看《瞬息全宇宙》,是在網上剛有高清資源的時候,看了一小半,字幕完全不對,和内容一樣讓人覺得亂七八糟,就劃走了。在腦海裡幾乎沒有留下波瀾。
直到滿屏都開始出現楊紫瓊,我才想起來這部電影我看過,但講的是什麼?竟想不起來了。重新又打開,這回字幕對了,前面稅務局的戲份一完,直接就跳轉到了無數個平行宇宙的浩瀚之中,頗有種“初極狹,才通人。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的奇妙感。今年剛好是愛森斯坦發表蒙太奇理論的一百周年,這個剪輯手法似乎專為表現今天的楊紫瓊穿行于平行宇宙而等待了一百年,讓我一陣陣的脊背發麻。
讓我脊背發麻的地方有很多。“你是你在所有平行宇宙裡混的最差的一個。但你也因此是最強大的。”這句話讓我發麻;傑米·李·柯蒂斯和楊紫瓊在幾個不同宇宙中的相愛相殺讓我發麻,沒有永遠的朋友,隻有永遠的平行宇宙;兩塊石頭在無涯的時間荒野中的對話讓我發麻;在緻敬《功夫》的樓梯群毆中楊紫瓊逐個喚醒對手的場面讓我發麻;目睹女兒逐漸墜入黑暗面的過程讓我發麻:這簡直比達斯維德的堕落更動人心魄。
影片中出場人物繁多,沒數,但感覺有好幾十個,奇妙的是每個人物都在我腦海裡栩栩如生,
看到網上有評論說這可能是曆屆奧斯卡最佳影片中豆瓣評分最低的一部了。我卻覺得這是奧斯卡近些年最佳影片裡最牛逼的一部,比前年的《寄生蟲》還好。
早年有一句對香港電影最準确的評價:盡皆過火,極盡癫狂。這種癫狂的氣質在港片身上,已斷更多年,這次在《瞬息全宇宙》身上,浴火重生,火候恰到好處,竟又找到了當年在錄像廳看《倩女幽魂》想仰天長歎的那種“罷了電影拍到這個份上接下來還能拍點啥”的感覺。
《瞬息全宇宙》講的還是中年危機的故事,這次提供的解決方案是科幻。科幻正在為越來越多的現實問題提供一系列的解決方案,在《三體》裡,文革所造成的惡的解決方案是外星人,在《降臨》裡,失獨家庭的解決方案也是外星人……科幻的這種解決能力,是獨一無二的。人世間本沒有神,科幻片拍多了,也便有了神。
我記得在十年前,央視會播奧斯卡和格萊美。當時還天真的覺得不滿足,希望能越來越好,能來個現場直播。沒想到多年以後,連錄播都沒了,奧斯卡上的電影能登陸國内院線的寥寥無幾。我們正越來越被植入自動審查的基因,看《瞬息全宇宙》一邊嗨皮一邊害怕“這個鏡頭國内肯定要删這個尺度國内肯定過不了審”。看完後還感歎“人家拍電影真是牛逼但我大清國情在此唉還是回去繼續吃屎吧。”
所以,豆瓣評分低又怎麼樣呢。所以,《瞬息全宇宙》在别的平行宇宙裡可能已經被從豆瓣上删除了。所以,人要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