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說遇上一本書是要靠緣分,遇上任一東西都是要靠緣分。不管是人還是物。沈騰+馬麗的組合,每一次都能給人帶來驚喜,他們的作品在陪伴觀衆的成長。


年輕剛剛開始工作的時候看了《夏洛特煩惱》,夏洛參加了女神的婚禮,懷緬過去,暢想将來,他真想穿越回到以前,但是默然回首,原來一切已經是最好的安排。有深愛的妻子,安生立命的工作,簡單而快樂。




中年的時候,《飛馳人生2》又給人一種人生無法回頭的蒼涼感,beyond的那一首歌“迎接光輝歲月,風雨中抱緊自由,一生經過彷徨的掙紮,自信可改變未來,問誰又能做到?”年輕時年少輕狂都已成往事,盡管對過往還存留遺憾,但生活仍然要繼續。




《抓娃娃》是一部值得父母深思的作品,在國家開放二胎之後,電影,電視劇,書籍媒體湧現出大量關于培養孩子的作品。社媒上把如何養育孩子,到了手把手教學。從體育,藝術,出國深造等都有為孩子鋪的路,掃除育娃路上的盲點。但是父母如果要培養一個品學兼優,身體健碩,琴棋書畫,思想先進的兒童,還是難上加難。


培養孩子成才,是父母的任務,甚至一個家庭的任務。在網上大多數的人都在吐槽說,馬成鋼教育孩子的這一套是“苦難教育”,沒苦硬吃。這個不是“苦難教育”,是把精力用到實處。他在教育孩子上沒有苦難,甚至沒有虧待過孩子。把培養兒子的教育理性分析,就像創業一樣事事勞心,真的如馬成鋼口中說的一樣,馬繼業是“幸運兒”。


幸運兒


英語方面,請外教真實還原語言環境,從情境中學習英語。數理化方面,用真實的問題去引發孩子的思考,激發他解決問題的思考能力。語文文學方面,更是就在家的樓下設立一個“三味書屋”,甚至還安排了一個長得和魯迅很像的摯友,在孩子5歲到18歲的教育上一直保駕護航。



這個教育并不苦難,甚至是最高級别的私人定制。試問有多少家庭有這樣保全的教育模式?如果沒一定要說苦的話,那就是物質基礎上回複簡樸,正常。



電影裡面有一個場景,一個小男孩問小男主,“上車送你回家,你們有坐過豪車吧。”小男孩一邊說,一邊嘴裡孩叼着雪糕,等小男主正準備上車的時候小男孩的父親就開車揚長而去了。我們錯誤的認為,隻要是孩子喜歡的,我們給他就是愛他,如果沒有滿足他提出的條件就是不愛他,這不是愛,是捧殺。


這一代的父母是被物質主義綁架的一代,吃飽穿暖不夠,還要盛勢淩人!要威,要面子,要張揚自我。物品已經失去了它的本質屬性,裝物品的書包,還要有體現身價的内涵。有的時候物品沒有提升身價的内涵那它本質的作用也已經失去意義。




愛僅僅是物質豐富嗎?


姥姥姥爺表達愛意的方法是讓孫子豪吃豪喝,逢年過節送錢送禮物,不能說這種不是愛,而是這種愛是顯現于皮相外的,是一種不需要負責的,好心做壞事的愛。


前幾年有一個非常火的短視頻《我的二舅》講的就是一個患有小兒麻痹的老年人走不出村子,他自己已經是一個老人了,還要照顧一個比他更老的老人。村子裡面已經沒有了年輕人,甚至連小朋友都沒有多少了,而在外務工的年輕人對待村裡的空巢老人的方法或者唯一的方法就是寄錢。對待孩子和對待老人的愛,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給錢,有錢就足夠了嗎?


弱化物質欲望這個“勾子”


馬成鋼的“苦難”就是弱化“物質”這個“勾子”。觀衆一直的認為馬成鋼一直讓馬繼業“吃苦”。其實是和馬繼業讓馬成鋼為了養育他甘心“吃苦”。




春蘭為了演好“媽媽”這個角色,自願的把自己的華衣美服長卷箱底,把貴太太最愛的整指甲,做上了又拔掉,她是自願成為馬繼業理想中樸素有思想的媽媽的。


馬成鋼明明是一個土豪,卻要扮演一個滿頭白發的老年人,穿廉價的衣服,脫底的人皮鞋。


掩飾真正土豪的身份是為了給孩子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也讓孩子能養成不靠人的性格。隻有憑自己的能力得到的事情才是自己的,别人給你的,終有一天會回收回去的。


養育孩子是一個雙向的關系。是互相成就的過程,父母成就孩子,孩子也在成就父母。是馬成鋼操控了馬繼業的人生,馬繼業也在操控父母的人生。


現代教育重知識輕常識


馬成鋼的教育并不是苦難教育,而是常識教育。現在大多數教育都是高深尖教育,就像一個窮鬼突然眼前出現了以前吃不起的大餐,要拼命的往自己的嘴巴裡面塞,要把以前沒有吃過的缺失一并補償回來,卻沒有考慮過自己的消化能力。


你問一下現在的孩子什麼是黑洞,什麼是懸浮列車,什麼是智能數字化,什麼是Java,C+語言,他們都能回答上來。可是關于常識的問題,如過馬路什麼時候才能過,遇到壞人自己應該怎麼處理,放學獨自在家,媽媽不在家怎麼辦,等等。這種常識的問題就夠使孩子焦頭爛額的。


短視頻裡面有一個搞笑的段子,一個30+的巨嬰,看到年紀稍大的陌生男子仍然叫叔叔,并回答門外的年輕叔叔,媽媽不在家,要等媽媽回家才能回答他的問題。現在的教育教的是“高深教育低能兒”。


高分低能兒


“所有挫折都是你将來重整旗鼓的資本。”我們是不是對孩子過度保護了?已經不是溫室裡的花朵而是捧在手心怕捂熱了,含到嘴裡怕化了。甚至孩子到成年都沒有受過一點委屈,在短視頻常常能看到孩子被同學打了,爸爸氣不過打回那個同學。在課堂上被老師教育了幾句,父母投訴到教育局,老師布置的手抄報作業,父母連夜趕工。我們以為這樣我們是一個合格的父母,其實這樣是最失敗的父母。


世界上隻有唯一一種愛,相愛是為了分離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孩子終究要成為獨立的個體,獨自去面對這個世界的風雨,作為父母能給孩子的是堅定的信念,不怕受傷害堅韌的意志,能自己養活自己的獨立能力,而不是一個人高馬大的“充氣娃娃”一紮就萎靡了,就破了。


外婆工作的船廠,發生過這樣的一件事。那年這件事轟動了整個船廠,高考結束好,一個女孩在自己的家裡縱身而下,青春永遠的停格在了18歲的盛夏。他父母也是船廠職工,聞訊趕到家裡的時候,女孩已經去世了。女孩輕生的原因是高考估分未能達到自己的理想成績。承受不了高考考低分的現實,萬念俱灰就在那一刻她選擇了卻了自己的生命。


一個正在花季的少女,一個成年人,沒有堅韌的扛挫能力,一點挫折就使她一蹶不起,甚至自我毀滅。那這究竟是教育的缺失還是常識的缺失?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還沒教過他遇到了挫折該怎麼辦?而是無怨無悔的讓她成為一顆“掌上明珠”。


挫折就是你重整旗鼓的資本。如果那女孩早知道,那就能挽回一條鮮活的生命。可惜沒有後悔要吃,時間還是要繼續向前。


後記

看過這麼多育兒的書籍,沒有一本育兒書籍是能教你怎麼去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馬繼業是幸運兒,不管是用苦難來培養一個孩子,還是用快樂來培養一個孩子。都是要花費巨大的人力,物力,試錯成本,等。隻通過變化其中一個變量就妄想能收獲一個完美的孩子,絕對是癡心妄想。成功有太多偶然,失敗有太多的必然。


文:一不小心

圖:網圖(如有侵權,立即删除)

編輯:一不小心

這篇最早發布在公衆号:一不小心,觀看更多的影評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