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終于看完了近期能看到的最後一部樸贊郁的片兒,之前看過老男孩,親切的金子,我要複仇,小姐,蝙蝠,這一串下來已經對樸導的風格有了一定了解,作為小姐之前的一部作品,機器人之戀也不例外,同老男孩,親切的金子和蝙蝠一樣,前半部分總會給人一種亂糟糟的感覺,繁雜的信息,密集的對白,各種特效運鏡,再加演員略顯浮誇的表演,确實讓人有些不想再看下去的沖動,但是我了解樸導,明白那些看了十幾分鐘就拒絕再看下去的人是不會體會到結尾美妙的音樂響起之時那種舒爽的感覺的,ps如果我沒猜錯的話這片子配樂還是曹沃英doge。

機器人之戀雖然很具樸贊郁的味兒,但是,味兒卻又沒那麼濃。在這片子裡對人性惡的探讨遠小于善,精神病院裡的病人們确實讓我想到了飛越瘋人院,男主就像傑克尼克爾森一樣。但是樸顯然是不想在自己的片子裡放一個單純的壞蛋,雖然女主也對護士醫生有諸多不滿,但是影片首要的驅動任務顯然是讓女主吃飯。解決這個問題的鑰匙也就是女主心理問題的由來,這也是本片最大的懸念。

在精神病院裡大家都或多或少的有些精神問題,在我們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呢,在上大學之前,精神問題好像離我的生活很遙遠,但是當來到大學接觸了各種各樣的人之後,我發現,精神問題在人群中還是挺常見的,當然這時候應該換個沒那麼嚴重的詞彙:心理問題。我發現無論是自己還是同學好像都或多或少有些心理問題,這些問題大多不會像片中精神病患者那樣表現的那麼明顯,但是它總會在潛意識中影響一個人的行動和抉擇。從而對人的命運帶來不可逆轉的影響。這些心理問題大多和原生家庭有關,就像片中的女主一樣。大家都說幸福的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童年需要一生來治愈。這種來自童年的心理創傷,是很難後天完全治愈的。尤其是在人際關系日益疏遠的社會中,人們天天隻為了自己那一點利益而活,整日内卷掙錢,甚至有很多人看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在這種極度功利自私的社會中,再回過頭來看片中的男主就會顯得尤為可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