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種物質》:
Sue是Elizabeth幻想中的完美自我,也是理想王國的精神超我,某種物質7天交換、維持平衡的這套遊戲規則本身就是一場對于人性的巨大考驗。而接受爬進肮髒儲存點、接受綠色試劑的注射本身就是臣服遊戲前的服從性測試。完成測試即意味着踏上萬劫不複的道路。Elizabeth有年齡焦慮、容貌焦慮,于是渴望變年輕變美,母體分裂出的子體,本應該是主體和客體之間的關系,然而人都是自戀的,Elizabeth貪戀作為Sue時享受的容貌紅利和“永遠愛你”的贊歎,這與她作為過氣好萊塢明星時受到的冷落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因此Sue厭惡代表着衰老、貪吃、醜陋(其實在變異之前我覺得都不能說是醜陋的吧,這不就是正常女性的衰老過程嗎,可能隻是妝造略有誇張,但誰80、90歲了不是如此)的Elizabeth,因為那是不被喜愛的,不被看到的;反過來Elizabeth也同樣怨恨過度透支補給使得自己本體迅速衰老的Sue,Sue在鏡頭前越是活力無限、風光動人,就越是襯托出Elizabeth自己的灰暗。編劇最絕的一點是沒有讓兩位不同的女人上演好萊塢雌競,而是讓主體和客體不斷嫌惡,互相厭棄厮殺,造成了感官意義上的人格分裂。後面再次分裂後的畫面簡直比去年看的《異形》恐怖刻奇一萬倍,怪不得隻在戛納電影節播不在院線上映。
然而歸根結底,我覺得導演是有水平的,電影裡的攝像機對準了Sue的大腿、胸部,從較低的視角完成了鏡頭的凝視;她又在觀衆和主角之間架起了一台攝像機,我們在看電影的同時也完成了對于完美“芭比”女性的二次消費,這不就是在啟發我們思考到底是誰的問題麼?容貌焦慮是誰帶給Elizabeth的,從老闆和一衆股東的性别我們也可以知道規則的制定者是身居高位的男性了。
順便一提,音樂和鏡頭語言很有藝術感,作為有諷刺意義的驚悚文藝片,我認為可以打四顆星,剩下的一顆星可以當我的精神損失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