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種觸及靈魂的深刻感情,都是從理解對方的痛苦開始的。文東恩和周汝正的感情厚度,來源于此。所有團結在一起“懲罰”惡人的角色,亦源于此。所以,在觀影的時候,我絕對相信這些角色的動機。
關于編劇、結構、節奏、思維的專業讨論,已經能看見太多,這部劇的精彩,不言而喻。而今天,我想讨論的是:受害者本身先寬恕、接納、放下,就會是新人生的開始嗎?
《黑暗榮耀》提供的視角是:在不傷害無辜的前提下,讓黑暗吞噬黑暗,讓施害者自斬榮耀、自食其果,那不可跨越的隆冬,才能過去。這有點接近阿德勒的心理學:我為了自己的重生,所以選擇了這條路。是否複仇這個決定的前提,皆在于“我”自身心甘情願的選擇,是“我”,做出了自己的決定,确定的賦予了過去經曆的意義,因此,采取了接下來的一系列行動,選擇開啟另一種生活。
文東恩、周汝正,帶着複仇的決心,度過許多春夏秋冬,步步為營,也步步驚心。終于成功,烏雲散去,他們站在了陽光下,說出了從未試想會從自己口中吐露的句子:我愛你。不禁認為,隻有終将成功,才能真正治愈這一顆顆曾似廢墟的心吧。
劇中頗具諷刺的是,周汝正對他的心理醫生說:你從來沒有真正的把我治好。震驚。
在現實生活裡,經過殘酷傷害的受害者的精神狀态往往堪憂,不得不接受大量的心理治療,或是極端的消逝去,極少數真正獲得重生。市面上大多數的心靈書籍,也往往以此為主旨,勸告衆生放下過去,放過自己,重新生活。
還有,大多數生活顧問或者精神科醫生,都會指出“你之所以痛苦是因為過去的事情”,繼而安慰“錯不在你”。這當然是有科學依據的。過去的苦難,确實對人格造成很大的影響,我們必須回頭重新看待、接納、放下、愛自己,才會獲得一定程度的解脫。
但是,我們不能被這種“決定論”長期綁定在精神世界裡,我們不能把後面人生的人格看成:現在或者未來的我們,全部由過去的事情決定,而且根本無法改變。這完全忽略了人的主觀能動性,人的自我修繕能力,人的偉大高貴。某種程度上,這是一種逃避。
那麼,回到問題的本身:對于受害者而言,怎樣才是新人生的開始?我也沒有标準答案。或許,思考這個問題的開始,就是答案。
/《黑暗榮耀》觀後感 2023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