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當我路過街頭,看見一對聾人夫婦在打着手語跟别人交流,他每說一句話,都要靠手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同時,他還要仔細看别人打的手語。那時我在想:我身為一個正常人生活都如此艱難,聾人的生活是不是比我們要更難?
我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有同樣的疑問。
直到我看完這部片,我才發現當年的答案:聾人的生活豈止是難,簡直要比我們要難得多得多。
因為你是聾人,缺乏和伴侶的交流,最後感情可能會走到分開的一步。
因為你是聾人,所以你工作會受到排擠,很多工作不要你。即使你好不容易托關系走到工作崗位上,也會因為你聽不見,而面對很多困難(比如片中就是因為敲門聽不到裡面的聲音和回應,而誤闖入有人在洗澡的房間)。
因為你是聾人,所以你在辦任何事的時候都需要手語翻譯,而隻要翻譯在中間稍微改動一下意思,就很容易被人欺騙。

電影中的主人公,聾人小馬正是面對的這樣的生活困境,如果說普通人的生活是一地雞毛,那麼聾人的生活就是地獄開局, 我們總是說自己的生活難,在我看了《不說話的愛》後,
聾人的生活真的要比我們再難千倍萬倍。
作為一名聾人,小馬所有的努力,隻是想有一份正常的工作,有穩定工作的目的,隻是想女兒有個地方住,在法庭上找到自己能撫養女兒的證明——可是,就是這麼最簡單的願望,對于小馬來說都是一種奢望,于是他隻好劍走偏鋒……
他被老闆責備、被人欺騙、被所有人誤解,但他從來不放棄、沒見過一句抱怨,甚至為了女兒接受更好的教育,他可以忍受和女兒别離。他所做的一切都是無聲的,但透過銀幕,我能感受到一個父親對女兒的沉甸甸愛。同時,他的愛也迎來了回報:女兒成為了這個世界上最懂他的人,她知道,父親之所以活得那麼辛苦,一切都是為了她。所以,當檢察官問女兒“你願意跟誰一起生活”時,她并沒有将手指向父親。女兒心裡知道父親付出的所有,她隻是不想讓父親活得太累了。她知道,之所以生活會變成這樣,一切都是因為她。
說回影片本身,這部電影最令我意外的是張藝興的演技,在看影片的時候,我甚至會有種錯覺,就覺得小馬是天生的聾人。其實仔細想想,作為天天在聚光燈下被捧的一線流量明星,要演出被社會毒打千萬遍以後所形成的苦瓜臉是很難的,但張藝興做到了。
當然,同樣表演出色的還有飾演女兒木木的李珞桉,七八歲的小孩無論是哭或者笑,都看不出演的痕迹,讓人感覺是真情流露。片場的觀衆數次灑淚,大概也是因為她的緣故。

影片的最後,我才知道,原來裡面演聾人的群衆演員,在現實中也都是真真正正的聾人。看得出來,導演也在試圖用彩蛋的形式,讓更多的觀衆去了解他們、走進他們的生活。
或許,這就是《不說話的愛》 這部片最大的意義:讓我們看到了,在這個世界的主流聲音之外,還有聾人這樣一群群體,在被現實擠壓的時候,他們是如此勇敢地活着,那麼,作為正常人的我們,有什麼理由不更加勇敢地面對生活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