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說說劇本身
1,看完覺得,這是一個把你的價值觀打碎 又重建 到理解 最後回歸平靜的過程。11集一口氣看完,不像是看電視劇,更像是看了一部500分鐘的長篇電影。
2,制作精良,鏡頭 色彩 配樂,甚至小到每頓餐桌上不同的菜,都是精美到極緻,回過頭再看國内的劇真的真的無法直視。
3,主題曲《never again》一響起來都像高潮一般,一股電流湧遍全身,特别是那句“so far away”,每次聽到都會顫一下,想起紗和那飽含淚水卻又沒有滴下的淚眸。
4,角色構建完美。上戶彩的紗和過于緻命,純+欲+憐,哪個男人不愛?老師男主一副悶騷+性冷淡風,這倆人不在一起都說不過去。利佳子的角色讓人愛不起來,所以你當初決定跟主編在一起終究還是看上了他的權和财,最後還是靠畫家自殘的形式才回歸家庭,如果畫家好好的你是不是就真不要孩子了?說是找到了真愛,但其實是因為從小就認為自己必須是鏡頭下的焦點,必須獲得與這個身段相匹配的婚姻才能滿足自己的欲望吧?還是自己造的惡果。另外提一嘴老師的副教授妻子,說實話她才是本劇最可憐的人物,沒有之一,美麗的外表下是強勢 咄咄逼人 極富心計,看似強大又完美,但這類人在婚姻中真的很難幸福,或者說,很難獲得那種,最原始最沖動最簡單最純粹的愛情,對,情。
二,談談一些感想
1,不論是戀愛還是結婚,“想把他/她上了”的原始沖動是必要的,抛開喜歡你談什麼愛。
2,門當戶對雖說是個很封建的說法,但是某種程度上講,真的很重要。這種重要不是說真的讓你在形式上達到門當戶對,在現代社會,更多的是一種價值觀匹配,你們的需求層次是基本一緻的,兩人有共同的目标和節奏,這是從戀愛步入婚姻的重要一環。
3,正确看待“出軌”,凡事多查證一下原因 尋找一下“為什麼”。個人認為,抛開名利、玩樂等目的,出軌是可以被理解的,像片中所示,明明出軌的兩對才是真愛,因為他/她們都遇到了更理解自己 自己也更願意為之付出的那個人。
4,所以别不好意思,有時候經驗和經曆也很重要,看這個男人是不是一個真正靠得住的男人,不是看他帥不帥家裡有沒有礦,而是看他經曆過多少風吹雨打和甩與被甩的凄冷夜晚。如果一個隻談過一次戀愛就結婚,沒有經曆過怦然心動和自我反省、多重抉擇時,結婚後哪天聽說他出軌了,請不要驚訝,這就是為什麼有的年輕時經曆豐富看似很渣的男人婚後反而踏實了(抛開那些本性使然的人不談),吃過見過的跟沒吃過或曾經沒條件吃現在有條件吃的人是不一樣的。
5,沒有建立在真愛上的婚姻一旦開始便是結束,道德感和孩子是維系這場假面舞會的紐帶,既束縛了自己,又毀了下一代。
6,男人不要把女人當工具當玩偶,女人永遠不要試圖觸碰和傷害男人的自尊心,這是彼此平等的基礎。
7,最好的伴侶是馬斯洛理論各個層次上都契合的人。有麼?有,但是想找到,難。所以别活在電影和童話裡,尤其女生,白日夢做做得了,做一輩子就是傻了。
8,接上,所以請不要聽别人說什麼百分百契合的人為什麼會分手,尤其是那些看了《花束般的戀愛》後說的,那部電影裡演的兩人隻是某個需求層次上獲得了共鳴,遠沒有達到各個層次的百分百契合,文藝青年們的高潮,大家年輕時候都有過,看看得了。
9,所以正确姿勢是:
哇,這人好帥/好漂亮,那個味道 那種感覺,是我的菜——接觸一下吧,感覺很自然,不但可以坦誠自我 沒有約束 什麼都想跟他/她說,而且感覺還挺有的聊,即使一時沒話了,我還有牽着他/她的手什麼都不說一直往前走的意願——感覺他/她已經成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每天遇到的一些小事都忍不住和對方分享,休息了會想着一起去吃些什麼 去哪裡玩,不管做什麼隻要有彼此就已經足夠開心快樂了——時間久了,可能分享得少了 頻率低了,但是彼此都知道,彼此都在對方的心裡,了解了彼此的習慣和日常,有時候不用多說,一個眼神 一句回複,就知道對方的狀态和要表達的意思了,漸漸好像兩個人變成看一個人,就好像女孩子們在一起生活時間長了 大姨媽都會趨近——某天有了孩子,我們都想更努力,讓自己的骨肉能夠過上更好的日子,希望把自己的愛投到孩子身上,雖然突然變得更忙了,但是彼此都會覺得這一切很值得,孩子就是未來的希望——可能某天某刻會因為一點小事吵架,但是總有一方能先冷靜下來 退讓一步,提出建設性的意見,或者幹脆來一發,一切回歸如常——時不時會給對方制造一點小驚喜,給生活添點料,彼此發現彼此真的成為了對方希望的樣子,同時也沒有失去自我,在一種家庭關系中,努力去獲得那種自洽 自由的狀态,直到永遠。
10,所以說這劇沒完,女主好不容易覺醒了,你覺得她不會去尋找自己的幸福嗎?男主同理。
11,所以,“神啊 對不起 或許 我還會有再度惹怒你的那一天”。不是或許,是肯定,因為這是這劇的結局,但是卻是這生活中無數個你我他的剛剛開始。
ps:其實這劇 或者說就出軌這個事情,原因很簡單,編劇已經說的很明白了,看了下面幾個截圖,一目了然。
女主與丈夫的角度:
男主角度:
利佳子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