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害怕被罵,也不害怕私信爆掉,我就想指着導演的鼻子問你一句,拍成這樣你的良心不會痛麼?多國上映是要把人丢到海外去?

9月18号早上9:18,踩着防空警報的哀鳴,我走進電影院,坐在了3排6号位,開啟了我如坐針氈、如芒在背、如鲠在喉的“我為啥要來”的觀影經曆。

故事一開始在火車上串聯了大家的關系,日本軍人、學生、莫名其妙被抓來的中國人。然後大家進入集中營,好吃好喝的供着,日本人騙他們身體健康了就能自由,自由就是被拉去做實驗(鏡頭少到可憐)。

主人公王勇什麼東西(記不清)是個投機倒把的,在吹噓自己是抗日英雄王子陽時被抓,然後因為會外語,就被選去送飯,之後就開始了看同胞受苦(不超過5個短鏡頭)自己要幫助大家逃出去的覺悟,一遍傳遞消息一邊搞地圖的工作。

在萬事俱備後靠前人留下來的鑰匙打開了門帶大家出逃,結果沒逃出去,在逃跑過程中走過了各個實驗室,裡面正在進行人體實驗(每個實驗室大約5秒的慢鏡頭)

最後,大家在萬人坑托舉小男孩出高高的坑,結果送上去就被打死了,反而是主角跑上去了,最後一聲槍響,主角肯定死了,然後字幕“這裡,無人生還”

全影院的人估計也就是給這個日子這個題材一個面子留到了最後,發現最感動最淚崩的是借用侵華日軍第七三一部隊罪證陳列館最後送慘挂着走的那句話“向前走,别回頭,出口有光,有人間煙火,有國泰民安”

看完就真的覺得。。“導演你有事麼?”

劇透完了來說說觀後感:

1、畫面太過明亮幹淨。這個題材本來就壓抑,我覺得我們的承受力真的不在乎這點子明暗差異。

2、有較多的诙諧幽默。你想展現苦中作樂我可以理解,但你這種幽默不止一處吧?好笑麼?我請問呢?

3、死人堆幹幹淨淨。冷凍、負壓、細菌、燒傷等實驗室出來的,臉上就一點點傷?

4、美化苦難。拍攝手法技巧挺不錯的,但是咱能不能讓死亡的場面回歸真實,你可以升格但不要做那種唯美的動作,有那種唯美的意象化場景好吧?

5、大場面日式美學。搞不懂那個花魁道中,搞不懂那個節日,真是拍出了唯美感呢。。。

6、這個題材不好拍是肯定不好拍的,但你既然要拍就好好拍。

再來聊聊身邊的人

1、近幾年有人開始有“現在的日本人又不是以前的侵略者”等類似言論,我想說的是,前輩犯下的罪行沒有反思,後輩就一定會犯同樣的錯誤。而這部電影甚至感覺導演自己都沒有反思到位。

2、身邊也聽到了“知道那會兒很苦,日本人也不是東西,我看不得那樣的場面” “我們要和曆史和解” 等。我拜托你們搞搞清楚,你有說這話的運氣就已經很幸運了,要不是前人經曆了苦難,在看不到明天的黑暗中掙紮直到殺出一條光明的血路,有你說風涼話的命?

3、“ 太血腥暴力了,不敢給孩子看 ”“現在已經不是那個年代了,沒必要沒苦硬吃”說這種話的人,我想問問你們,如果突然進入緊張狀态,你是否有能力保護好你的孩子?如果中國的未來經受不住這樣的刺激,哪還有什麼未來?你過得太平是有無數人在替你負重前行而已,如果做不到居安思危,那你一定就是抗戰影片裡第一批被射殺的普通村民。

曆史該被銘記,但愛國情懷不應該被這樣消費,勿忘國恥,吾輩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