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這句話是《人世間》裡周秉義一生的寫照。

周秉義作為家中的長子是父親的希望,年輕時響應國家号召加入建設兵團,後來又考上了北京大學,畢業後,聽從嶽母金月姬的建議從政。周秉義堅定内斂,他這一生唯一的愧疚是沒有盡孝,但是他對黨,對國家,對家鄉,對愛人,都是盡職盡責,堪稱無悔終生。


02

周秉義是一個身負理想主義色彩的男人。當愛人郝冬梅父母被打倒下放不知所蹤,郝冬梅一度對他們的感情不抱期望,可周秉義卻堅定地站在她的身邊,并放棄了高升的機會。後來,為了這份感情,周秉義舍棄了周家,主動住在了嶽父家。郝冬梅不慎掉進井裡喪失了生育能力,他們一生無子,周秉義也沒有任何的抱怨。

正是因為這種理想主義色彩,周秉義的情感也曾有一點雜色,他去蘇聯遇到了一份意外的之緣,但是在嶽母的警醒下,他及時止住了,郝冬梅一生都不會知道。其實,以他的性格,就算沒有嶽母的提點,他也會回來,因為周秉義是一個知道回家的人,也是一個知道自己要幹什麼能幹什麼的人。



...


03

周秉義是官場的君子,廉潔自律,儉樸無私。辛柏青飾演的周秉義很成功,很好地塑造了一個學者型官員。周秉義幹實事,有擔當,在兵工廠,他敢與身負炸藥的老兵談心,在仕途高升的時候,他選擇回到家鄉吉春,為舊城改造嘔心瀝血,終于在退休前完成了使命。


04

最後一場戲讓我感觸頗深,癌症晚期的周秉義和郝冬梅重走兵團的吊橋。雨中,兩個人憶起當年的情形。那年,大雪紛飛,也是在這座吊橋上,他們表明心迹。那時年輕,那時勇敢,那時熱血,那時赤城,那時深愛,此去經年,他不負青春,不負愛人,不負國家,不負生養他的土地,不負他的父老鄉親,這一生,他沒有遺憾。最後一刻,他說這輩子最大的幸運就是遇到妻子。這是郝冬梅的圓滿。


05

周秉昆的遺言:“我們周家的人以後可以成為各種各樣的人,但絕不可以成為沒有德行的人,我們周家的人以後不必非要成為大家所認為的成功的人,但絕不可以成為不愛家不愛國的人。好好生活吧,就像咱們都曾經所經曆 并為之奮鬥的那樣。”


《人世間》周秉義:士弘毅,死後已,家門的榮光,周家的榮耀,落幕。


--時與貓璞光影小字--

 

後記:今日劇已追完,對周秉義這個角色有了新的感觸,趕了一篇。今天,對這個劇的人物解讀已經完畢。最後會寫一篇綜合劇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