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陪着女兒重溫了一遍《阿甘正傳》,很久沒看,故事情節已經模糊,甚至将它和阿湯哥的《雨人》混淆了。雖然是重溫,但是看完之後還是有些許EMO^,沖擊很大。整個故事是虛構的,導演非常厲害,用一個智商可能超高,但是略顯笨拙的人串起來美國50年代到90年代整整40年的時代變遷, 阿拉巴馬州塔斯卡種族騷亂、兩任總統被刺殺,一次越南戰争,水門事件,貓王、列侬等文化和影響力躁動的年代,看起來智商堪憂的阿甘在這個年代居然成為了大學生橄榄球星、獲得了戰争英雄勳章,乒乓球冠軍和百萬富翁;受到兩任總統的接見。可謂萬人敬仰的成功人士!!!但是這篇讀後感如果照着這個思路寫下去恐怕是要要利用思維導圖去解析智障成功學了!但是阿甘是否存在呢?解析一個虛構的人生如同去尋找大天使如何形成一樣,偏離導演的出發點,脫落實事,沒有價值。那如何來看這部經典?

阿甘是一個人嗎?在電影中是的,但是真正的意義是一個人麼?不是的,全片他隻是一個講故事的,一個故事的主人公并不存在的故事。那麼導演講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抛開阿甘這個人,我們看看全片中是否存在這一句句的至理名言:

1、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是什麼味道。)阿甘的人生充滿着奇幻,我們也一樣,誰會想到中國改革發展速度可以如此之快,誰又能想到2022年疫情的上海之聲。但是不管吃到的是什麼口味巧克力,終究隻有甜中帶着苦,最終還是讓你預約的味道。

2、Stupid is as stupid does. (沒有蠢人隻有蠢事)。社會充滿着對人的偏見,人類是群居的動物,必須要學會相互包容方可前進,阿甘為了友誼把股份給巴布的家人,如果用商人的眼光,那就是蠢事,但是對于阿甘,那是友誼值得的地方;

3、Promise is a promise. (人要信守承諾)。在當前物質文化時代,承諾看似已經變成傻瓜才會去遵守的,但是大智若愚,如果中國被稱頌的幾個企業家精神無不是公司倒閉之後利用自己的力量去還有限公司的債務。

4、Death is just a part of life, something we're all destined to do. I didn't know it. But I was destined to be your momma. I did the best I could.(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我們注定要去做的一件事。我不知道怎麼回事,但我注定是你的媽媽,并且我盡我的全力做好)。人都有自己的天職,媽媽是最偉大的職業,阿甘的媽媽隻用心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呵護和培養自己的兒子!

阿甘的一生就是用心做好每一件事的傳奇,沒有任何目的性和虛榮。阿甘身邊的幾個人無不體現了真善美的轉變過程,阿布是真正為阿甘好的好兄弟,什麼都沒有的情況下計劃拉阿甘一起捕蝦,敵人來的時候喊阿甘趕快跑,這是真正的朋友情誼,最後阿甘也成就他的遺志,幫助了他的家人。DAN中尉受到戰争創傷一蹶不振,自暴自棄,在阿甘無私的影響下重新振作起來;珍妮是當時美國年輕人彷徨、迷茫和自我堕落的代表,追求自我虛榮,但是還保留着底層善良,最後被阿甘感動回歸正途;面對所有出現的政治人物,阿甘的每次會面都是真實的自我表現,但是政治家們卻都是演戲,為了政治需要而已,自然都沒有一個好的結局!

人的一生會有很多岔道,會受到很多的誘惑,一生是否幸福,取決于是否專心去做一件事情,專心對一個人,抛棄虛榮和期待回報,終究會不枉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