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看時,我被一個印度男人送巴基斯坦啞女回家的溫情故事所打動。而再看時,才讀懂這趟旅程之偉大。它用最純粹的善意,讓兩個國家、兩種宗教放下仇恨,打破信仰芥蒂,相互認可與接納。
在愛的光芒下,帕萬局促不安地走進了清真寺。當阿訇看到帕萬眼中那份超越宗教的善意時,他沒有驅趕,而是選擇了理解與包容。這位伊斯蘭教領袖甚至石破天驚地說出了“摩羅神萬歲!”。
影片的結尾,在印巴兩國劍拔弩張的“三八線”上,帕萬高高舉起沙希達,沙希達則用盡全力喊出那句貫穿全片的“摩羅神萬歲!” 這聲呐喊,是一次跨越國界與信仰的“雙向奔赴”。它既是摩羅神對真主的認可,也是真主對摩羅神的肯定。它比任何政治宣言更有力量,直抵人心,喚醒了兩國人民内心深處對和平與共情的渴望。
認可&接納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近期熱門文章(Popular Articles)
該作者其它文章(Other Articles)
荊棘裡的玫瑰,疼痛式浪漫
“野蠻”即是疼痛文學又是浪漫風景。初見之下,影片仿佛隻是“野蠻女友”與“受氣男友”的輕松鬧劇,實則三分之二的笑料背後,隐藏着更深層的情感枷鎖。當她說明前男友去世後,我才開始真正理解她的“霸行”。她的粗暴、任性、酗酒以及看似無理的命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