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真之地第一集騎士與少年看完後心中澎湃着對理塘變遷的感慨、對詩和遠方的向往,最重要的是對丁真多年來成長的贊歎。

紀錄片用了大量遠景甚至空鏡頭表現理塘的壯美,令人看後大飽眼福。丁真的怼臉拍更令粉絲興奮,他的長睫毛、小梨渦與雪山、草原的壯美形成強烈對比,這大概就是理塘吧。甜美與野性,是他也是理塘。

五年前那個在鏡頭前羞澀又燦爛一笑的少年,如今已成長為本部紀錄片的策劃人之一。

本集嘉賓是我喜歡的山東電視台曾經最紅的主持人野生作家大冰。一個浪迹天涯的浪子與少年丁真邂逅在4000米之上的天空之城--- 理塘。

走紅與重生

雨夜,少年丁真與大冰在一頂明黃色的帳篷中暢談。少年的走紅、少年的經曆在丁真熟練的漢語中娓娓道來。那個可能再次重複父輩放牧生涯的少年7秒鐘被互聯網徹底改革了命運。丁真說,走紅讓他突然來到一個不一樣的世界,就像重生一樣。聽不懂的語言,從未了解的事,以及壓力重重的工作讓他緊張無措。在無數的贊美和無數人的質疑中,少年丁真通過一部部片子、一檔檔節目、一支支歌把理塘帶給了世界,他也完成了華美蛻變。

與此同時改變命運的還有理塘和他的百姓。

互聯網時代每個人都有15秒走紅的可能。丁真能夠走紅并不罕見,難得的是四五年前來,他帶着家鄉一起出現在大衆視野,把318國道上一個人們不想停留的驿站變成熱門旅遊點。無數兄弟和家鄉諸多牧民在他的帶領下,生活和思維方式悄然發生了改變。正如他在微博中所言“很多年輕人也有了看世界的勇氣”也同他一樣開始改變生活。大家不再隻是放牧、挖蟲草、撿松茸,家家蓋起民宿,家家在旅遊中獲得收益。

丁真再次和兄弟們騎上馳騁的野摩托重走當年送遊客的路,一切似乎沒變,似乎又變了許多。丁真問兄弟們,他哪裡沒變。兄弟們說,不管他紅也好不好也他,他的心對他們一直一樣。當年生活着一隻梅花鹿的村落,如今隻有斷壁殘垣。少年的初心正是從這廢墟中升起,徘徊在喀麥隆腳下從未改變。

建設與傳承

那一針一線縫制的黑帳篷,承載了無數牧區孩子的重年。牧民定居後這頂黑帳篷是不是也成為很多人的回憶?是不是隻有耍壩子時才用得上。生活方式的改變,帶來的是幸福指數的提升。不變的是,馬背上的呐喊就像珍珠頸下的鈴铛一樣在一直叮咚作響。

人、馬和草原都認可的比賽,在神山的注視下一場接一場的進行。永遠有新的賽馬王子在茁壯成長,丁真在大冰指引下牽着珍珠走向一個小男孩時,傳承在這一刻鮮活起來。

溫馨的色彩中,媽媽樹非遺工藝作坊的數位阿媽出現了,她們是藏文化新的傳承者。發展,不僅僅是村裡日漸豐盈的房屋,平整的柏油路、漂亮的路燈。不僅僅是理塘街頭的蜜雪冰城和咖啡店,還有就是越來越多的人有了看世界的勇氣,有了跟上現代化生活的底氣和本領。而這一切,就像馬背上的越來越多的小男孩一樣,文化的傳承也越來越興旺。

發展與回歸

然日卡有格聶之眼,周邊有許多雪山,是穿越格聶的重要補給點。而理塘已經是318這條進藏路上必不可少的驿站。丁真那幅大大的海報下面,那一個個騎行而過的進藏者訴說着一個地方被發現、被推崇的過程。一個個把理塘當終點的遊客更是丁真那驚世一笑最直接的業績呈現。

當年胡波像一個騎士闖入理塘,闖入然日卡一樣把外面的風帶進然日卡,風則把一個真正的騎士——少年丁真吹進我們的世界。讓我們真切感受到一個不同于中原文化的世界,感受那裡的純粹與厚重,野性與廣袤。謝謝你,少年,謝謝你出現在我們世界。

一個人走出去,就會有更多人走出去。喀麥隆則會永遠保佑遠行的孩子,因為他的心一直都在媽媽關切的目光裡。他負責外出工作,媽媽則要照顧好他的珍珠。無論他走出多遠,他親愛的媽媽和心愛的珍珠都在雪山腳下等他回來。他這些年因為工作大部分時間住在成都,連見爸爸媽媽一次都變成了他口中的偶爾。這大概就是成名的代價吧。

大冰的文藝灑脫與丁真的真誠形成奇妙的化學反應。兩個人關于短劇的讨論,關于交換珍珠與摩托的玩笑,為這部人文旅遊紀錄片增加了許多令人會心一笑的華點。

更令我們唏噓的是丁真解答他在某綜藝中被人質疑普通話。一個母語不是漢語的人在成年後才學習漢語,走紅半年後就開始不斷參與綜藝和紀錄片的制作。這樣的學習和交流能力,任何一個學習第二語言的人都明白有多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