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場戲長度:9:04~17:18地點:築地(緊靠着東京塔)中等或以上的日式餐館。(本場按照細分其實可以分成兩場戲,但由于地點未變,還是整合為一場合适)時間:當日傍晚(緊接時序的忌辰後吃晚飯)人物:三輪的遺孀秋子(45歲)、绫子(24歲)、田口秀山(54歲)、平山精一郎(53歲)、餐館老闆娘豐(50歲)、間宮宗一(54歲)和服務員Above all本片的核心還是在講“輪回”本場戲的實體影思:逝者已去,生者已矣。形式影思:田口和間宮兩位老夥計,懷念初戀的方式即是給初戀的女兒介紹男朋友。肥内老師按:小津後期的每一場戲裡面通常談到了2~3個事兒。本場戲:1.吃忌辰的感謝晚飯,聊誦經太久;2.給绫子介紹朋友;3.喝酒懷念初戀秋子的故事。每場戲我不會拉每一個鏡頭,重點主要在連接的空鏡上及重點取景的機位變化上。
... 從餐廳望出去的鏡頭,通過小陽台和内室的門,形成畫框,船嘟嘟的從橋下開過,築地是非常繁華的地方,築地市場緊挨着銀座
... 正上方的畫框裡面的橋就不是第一個鏡頭裡面的橋了,明顯是木質橋和非常老式的木船,象征着築地的前世今生的變化。我們是通過後面的鏡頭才知道這裡就是餐館的,這裡還無從發現。那麼通過實景的橋和畫框的橋給了我們橋也有前世今生的感覺。橋能使兩岸的人和物交流。橋是溝通的象征,在世的人通過誦經和祭辰哀思和往生者溝通;而田口、間宮和平山通過回憶往事和記憶裡的秋子溝通;通過介紹對象和淩子(其實還是秋子)溝通。小津的鏡頭也許不移動,但是鏡頭内的暗流洶湧才是厲害,橋下運動的船、牆上波光流動的河水的倒影,鏡頭内場面調度了。
... 第三個鏡頭,交代整場戲作為餐廳二樓客房的場外環境,小津喜歡攝過道,過道是房間内人和房間外人的溝通渠道。同一鏡頭在本場末尾秋子和绫子提前離開的時候還會出現。作為框中框的門的位置,各位看到剛才的橋的畫框沒?一陣笑聲襲來,要進入正題了。緊接着詳細講一下秋子和绫子的單獨鏡頭。
... 巴洛克的不對稱美,從前景的清酒和洋酒瓶是不是就很明顯?秋子背後的畫框是漂亮的紅玫瑰,是不是也在隐喻她自己?從圖像學構圖上來說,秋子不位于複雜的橫豎的窗框中,左邊是堅實的木柱
... 緊接着第一個绫子(司葉子)的單獨個人鏡頭,前景依然是兩瓶酒,右邊換成了清酒,左邊是啤酒。後景的畫框是百合花,绫子自己是不是高尚純潔的象征?右邊是堅實的木柱。兩母子都沒有身處複雜的框中,說明兩人此時都是内心沒有被框禁,相對無憂無慮的,從後面開心的談話也能夠看出。
... 本場戲前半部分主要是給绫子說媒,所以小津把鏡頭對準了被介紹人绫子,而摒棄了正常的正反打“誰說話拍誰”
... 在一個相對長的鏡頭裡面,由于原時間軸很碎,我摒棄了。重新調整時間軸,這樣讓看的人也可以完整的了解這個事兒
... 田口非要送出來問绫子知道不知道路,是不是多此一舉?沒有,一來表明她們一家并不住在東京中心區,她們不熟路,二來和開始的過道戲形成完整的分鏡頭組。然後背景音的輪船嘟嘟聲又起來了。三輪周造通過兩場戲已經大概勾畫出來這個逝者的形象了:1、他本人是某會社的部長,逝世七年還有老部下來參加他的忌辰,足以見到他對人真誠正直。2.在談話中談到不可能給寺廟布施太多,也代表了經濟其實并沒那麼好。3.女兒和遺孀并不住在中心區,卻選擇在中心區的寺廟年年來辦忌辰,都第七年了,足以想想他對家人好,女兒和老婆都愛他。4.遺孀還需要出來上班,住的是一個很小的大通間,可見他收入并不高,甚至低(這些都是後面的情節來補全。)第二場戲裡面提到兩個梗。一個娶妻太漂亮老公要折壽(不斷拿老闆娘開玩笑),一個買藥梗(田口和間宮),其實都是夫妻和戀人愛情的含義。 也再次把秋子以後續弦否,懸在了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