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看到《輕于鴻毛》的第一波觀衆口碑後,我就不急着看這片子了,預期降低了嘛……可即便如此,當我真觀影後,那種古怪的、别扭的失落感還是出乎了自己的意料。

你要直接罵它爛吧,好像有些于心不忍,畢竟電影敢于觸及社會生活真正的困境,基本立場和出發點也沒錯……可它的實際成片質量又确實是在爛片邊緣徘徊。

...

《輕于鴻毛》最大的問題在于,影片裡所展露的現實和它想表達的理論完全脫節了,跟“知行合一”的佳片肯定是比不了的,甚至那些誇誇其談的虛浮作品,都顯得更自洽一些。

影片的故事梗概是這樣的:男人鐘實跳海,引出了兩個互相不知道對方存在的前妻李魚(李榆,宋佳飾演)和現任妻子沈飛鴻(佟麗娅飾演),鐘實的暴死留下了一堆爛攤子需要别人來處理,比如未償債務,以及一套放在他名下、由李魚實控、現在應該歸沈飛鴻的房子——

也就是說,兩位女主之間是争遺産的冤家關系,但她們又要在這種關系中找出扶持和救贖之道來。

不是說拍“敵對又共生”的女性關系不行,而是這種關系太難處理,真拍好就牛逼了,而《輕于鴻毛》的火候顯然還遠不到家。

...

李魚的人設是“硬”,自己開養老院,能夠應對身邊各種切實可見的傾軋和不公,沈飛鴻的人設是“軟”,平時吃虧了都不敢吭聲,婚後一直對鐘實言聽計從,争房子是她第一次為自己争取權益……占法理的沈飛鴻本來是優勢方,但因為性格缺陷加上李魚占了情理,所以兩人成了勢均力敵的态勢。

稍微有一點常識和社會經驗的人都知道,争财産這種事是和諧不了的,見面了吵架乃至動手都不稀奇,就算雙方表面上始終維持體面,背後該鬥法的地方也會毫不讓步。

而《輕于鴻毛》是怎麼做的呢?直接讓兩個當事人相互深度參與進對方的生活裡去,如同好閨蜜一般體驗對方的酸甜苦辣,等觀衆差不多忘了她們是啥關系時,再突然提醒一下兩人還有财産糾紛。

中後段兩人帶着鐘實母親回老家的“公路片”違和感尤其強烈(這個婆婆還銷戶了),在一個随時可能打官司、吃處分的語境下,卻上演着兩個兒媳婦共同侍弄80歲婆婆的溫馨戲碼——道理是沒錯的,但難以令人相信。

...

就算以兩個好閨蜜的視角去看,李魚和沈飛鴻之間的救贖關系也很單薄,基本上都是李魚在教沈飛鴻要“硬一點”,并且她對兩性定位很大程度上還停留在“大男人和小女人”的層面上,反過來沈飛鴻對李魚内心柔軟處的觸摸則是可以忽略不計的,不對等,也不深刻。

另外,《輕于鴻毛》裡的男性形象也極度抽象和片面,造成一切混亂的始作俑者鐘實,隻是一個能甩鍋的靶子和集男性之惡的符号,負責搞笑的阿飛、侄子和飯店男,要麼無足輕重,要麼是講些身份對調的兩性笑話,總顯得跌份。

如果連理應細究和批判的對象都不具體,那影片想要表述的态度和情緒自然也變得站不住腳了。

《輕于鴻毛》最後的何解,還是靠着沈飛鴻編造鐘實的遺囑來把房子讓給李魚,如果不是因為從頭到尾看了全片,我很難相信故事設定是這樣的——或者說即便看了,也不容易接受。

...

說白了,這部片子從一開始起的調子就不對,用了滿鍋硬菜的料,卻總想着在大肉上雕花,說貨不對闆都是輕的,許多時候,兩套表述還會互相沖突、抵消。

本來嘛,咱可以“電影是電影,生活是生活”,但《輕于鴻毛》選擇用現實生活去念另一套“假大空”的經,淪為空喊口号和大談理論的四不像,那就怪不得觀衆們無法入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