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可以說是生而為人逃不開的重要命題之一了,“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忠貞堅定;“ 雙雙化蝶翩翩舞,恩恩愛愛不絕情”的凄美感傷;“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的孤獨寂寞;就連周總理也說“我這一生都是堅定不移的唯物主義者,唯有你,我希望有來生”

而說起經典的愛情電影,繞不開的會提到《泰坦尼克号》、《怦然心動》和《愛在黎明破曉前》三部曲,西方文化視角下的愛情故事熱烈奔放,相比之下出自日本導演岩井俊二之手的《情書》,更有東方文化的内斂含蓄,也許《情書》不是最好的愛情電影,但它可以算得上是最溫柔的

...

博子的未婚夫藤井樹在2年前爬山的時候因為意外離世,影片的開始就是藤井樹的兩周年忌日,在結束了追悼儀式之後,博子開車送藤井樹的母親回家

跟随藤井樹的母親回到家中,博子翻到了藤井樹中學時候的畢業紀念冊,并在上面找到了他中學時候的住址。在交談中博子得知,當年的住址現在已經被修成了公路

...

盡管藤井樹已經去世很久,博子也已經和他們曾經的共同好友秋葉走到了一起,但博子心中還是放不下曾經的愛人,于是她寫了一封信,寄到了畢業紀念冊上的地址

信中的内容是“你好嗎?我很好”

...

原本以為這是一封寄往天國的信,可是博子卻意外收到了回信,回信上寫着“我很好,隻是有些感冒”

得知這一事情的秋葉,帶着博子去了藤井樹中學時所在的小樽,想要弄清楚來龍去脈。他們來到了收信的地址,可是收信人卻剛好有事外出,博子留下一封信便匆匆離去

...

後來博子終于發現,原來自己的未婚夫中學時有個同班同學也叫藤井樹,還是個女生,而且這個女藤井樹,跟自己長的很像

得知此事的博子,開始懷疑“自己難道隻是個替代品?”

...

...

互相知道對方身份後的博子和女藤井樹,繼續着她們的信件往來。女藤井樹在信中向博子講了許多男藤井樹高中時候的秩事以及因為同名同姓引發的許多尴尬

...

倆人一同在單車棚對試卷

...

男藤井樹的惡作劇——往女藤井樹的頭上套袋子

...

男藤井樹的特殊癖好——在沒人借過的借書卡上寫下自己的名字

女藤井樹對于男藤井樹最後的回憶,是男藤井樹在轉學之前,把一本《追憶似水年華》交給她,請她幫忙送回學校圖書館

...

而女藤井樹有一次偶然見到了曾經的老師,交談中她得知男藤井樹已經去世的消息

影片的最後,女藤井樹的學妹們來到了她的家門外,給她帶來了一本書,正是那本《追憶似水年華》,在學妹們的提示下,她翻到借書卡的背面,發現上面畫着一幅畫——中學時候的她

這一刻,她終于明白,原來那些借書卡上,寫的是她的名字

...

電影結尾

《情書》是一部常看常新的影片,不同階段會看出不同的内容

我第一次看這部電影,是在大一,當時驚歎于其中對于暗戀的情愫入木三分的描繪以及女藤井樹和博子之間交流的方式—寄信

班級裡有一對男生女生,時常被人起哄,而其中一人确實偷偷喜歡着對方

這樣的場景是不是很熟悉?

你或許是那個沉默寡言的藤井樹,或許是那個溫柔靈動的藤井樹,或許是衆多起哄者中的一個,每個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學生時代的影子

...

影片中對于這段朦胧的情感,并非按時間順序講述,而是通過當事人多年後的回憶,以插叙的形式散落在影片之中,因此一直是第三人稱的客觀視角

但故事結尾女藤井樹重新拿到那本《追憶似水年華》,看到那張借書卡,是回憶與現實的一次邂逅,“過去的自己”和“現在的自己”合而為一。藏于借書卡下的暗戀,經過十餘年的發酵,化為一封跨越時空、超脫生死的“情書

...

在即時通訊十分發達的今天,回過頭去看影片中兩位女主人公寄信交流的方式,似乎顯得低效又古闆,但我卻覺得是一種别樣的浪漫

我高中時,也和人寫信,通常我把信寄出,需要三至四天才能送達筆友處,他給我回信,又是一趟三至四天,一來一回便是一周,偶而遇上郵遞員兄弟工作繁忙或是偷個懶,可能我得半個月才能收到回信

這樣的“慢”換來的是内容的用心,畢竟用筆在紙上寫一段話可比通過微信或是電話麻煩的多,自然要字斟句酌一些

寫完一封信的滿足,等候回信的期待,收到回信的欣喜,這些特殊的體驗,在追求“快”的今天隻怕是很難再有的了

...

近來重看《情書》,在愛情之外,更讓我感動的是影片中的“和解”

博子一直放不下死去的男藤井樹;秋葉懊悔于當初是自己先認識博子,卻不敢勇敢追求;女藤井樹的爺爺對于自己當初沒能及時把兒子送達醫院心有愧疚;女藤井樹的媽媽覺得當初是由于爺爺不留在家等救護車才導緻了自己丈夫死亡;男藤井樹或許也後悔年輕的自己不敢更直接地表達愛意,所以在遇到博子之後才那麼主動追求吧

...

他們或多或少都有放不下的心結,但是他們都願意積極面對它,最終與那道過不去的坎和解

博子在男藤井樹發生意外的雪山大喊“你好嗎,我很好”;秋葉一直默默陪伴博子,幫助她走出過去;爺爺再次選擇主動背着病人去醫院,最終救下了女藤井樹;媽媽也明白了爺爺當初是對的,也決定留下老房子

...

時至如今,許多人還在争論男藤井樹是否真的喜歡博子,還是隻把她作為女藤井樹的替代品

大學時候的我也看了許多别人的分析,自己也反複看影片中的各種細節,揣摩男藤井樹的心理。對于這個問題,我有自己的答案,但我卻不想在這裡說

因為從影片中我看見了導演對于這個問題的答案,也是他通過博子想告訴我們的

與其糾結于得不到回答的問題,不如過好當下,與過去和解,與自己和解,“我很好”

...

...

本文始發于公衆号:布遠觀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