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龍苗虎兄弟本是少林達摩堂武僧,因六根不淨,兄弟倆在少林寺半道劫虐奸淫前來燒香禮佛的女香客,被少林清除門戶,随即被官府通緝。二人一不做,二不休投了中原黑道總瓢把子“劉千斤”劉通的梅溪寨。劉通常年盤踞陝西,河南,湖廣三省交界處的三不管的密林地帶。因使的一對近百斤的流星錘,人送外号“劉千斤”。專門收羅江湖羅亡命徒,和武林敗類,到的這成化年間,已經頗具氣候,手下已有萬人之衆,且高手雲集。

      除了上文所說的苗氏兄弟,還有青城山叛頭徒鬼道人李長樂,此人詭計多端,青城劍法爐火純青,屬青城派一流高手中的一流。因謀求掌門之位敗于其師兄餘長豐之手。懷恨在心,遂趁其掌門師兄餘長豐外出,殺餘全家一十三口,遠走河南投了劉通入夥,任劉通的主謀軍師。

        石和尚,石龍 ,其本是錦衣衛千戶。因弄權陷害忠良亂殺無辜,被内庭追查,遂落發喬裝打扮成和尚,投奔了劉通,其後家人遭到誅連。此人能文能武,且頗喜權謀,對錦衣衛做事了然于胸,且對朝廷有刻骨之恨。他一手聯絡了十三省黑道組成同盟。且與李長子一起點播劉通,先是一統中原綠林黑道,大有與大明朝廷分庭抗禮之勢。鄖陽府軍戶皆老弱病殘不堪一擊,而與他們老巢較近的武當,卻有三千弟子。江湖有語:北尊少林,南崇武當。如今武當是大明皇家道場,風頭早已蓋過少林,俨然是天下第一大門派,要想在此裂土分疆,取武當勢在必行。錦衣衛早已探的風聲,報與朝廷但久久沒有回響,在内庭錦衣衛任職的原武當弟子張品英,密函通知青松真人。以武當的江湖地位,前去先穩住劉通,以待朝廷大軍。

      劉通坐鎮大黃廠梅溪寨老巢梅溪寺,日夜趕制兵器,操練人馬。苗龍苗虎,李長子等人則率衆掠鄉過縣,打家劫舍,洗劫府庫,如火如荼。朝堂之上,衮衮諸公,繳撫兩派,争論不休。武當派下山的弟子,也隻能是救火隊長在廢墟之中,拯救那些還有生命迹象的生還者。

      王品德前往大黃廠梅溪寺與劉通交涉未果,遂懵生刺殺劉千斤,以期起到樹倒猢狲散的結果。于是佯裝同意劉通邀其入夥的提議,留在梅了溪寺。然而近兩個月,除了整個梅溪寺壁壘森嚴,十二個全副武裝的小隊,不間斷巡邏,劉通無論是吃飯睡覺上廁所,身邊都有八個全副武裝的幹兒子 和四個身材俊美卻喜怒難測的幹女兒守護,他毫無接近和出手的機會。

      于是他給劉通寫了封信假意說下山久已,恐師門有疑,欲回武當勸說家師不與梅溪寨為敵,望劉大寨主放行。然而老謀深算的劉通早已看穿一切。給其回話道“武當是天下第一大門派,又是大明皇家道場,累收天恩,青松真人雖年事已高,但并不糊塗,此刻王道長回去,諸事不提還好,若被探之你已經歸順于我,豈不是把你往火坑裡推嗎?王道長還是在我這山寨,飲酒作樂,以期舉事功成,必以王道長為國師”。

        趙品軒,肖品佑二人星夜兼程,直奔武當所在的均州地界。一路上到處都是逃難的百姓,哀鴻遍野,此時的均州府庫已經遭到洗劫。苗氏兄弟李長子三人率五千人馬向武當進逼。

        駐守武當山門的是武當青字輩,除了掌門青松之外唯一碩果僅存的武當青字輩的高手青木道人,太極八卦遊龍掌與金蛇纏絲手更是于數十年前馳名江湖。

        此時的武當山門,滾木強弩早已齊備 ,除了本門弟子,也收留了一些附近逃來避難的鄉民,以及派下下山去擡回來的傷而未死的百姓和棄嬰及遺孤。

      武當十三峰是除武當金頂外,拱衛主峰的十三座山,每座山設一道觀,呈太極八卦之勢而建,緊緊拱衛着金頂。

      這十三個道觀乃是:

        青龍觀,觀主王品和,江湖人稱“雲中雀”以輕功見長技蓋同門。

        白虎觀,觀主,楊品象,一套三豐太極拳靜若遊絲,動如風雷 ,同門無人可望其項背。     

        朱雀觀,觀主,項品宇,鐵拂塵 金蛇纏絲。青木最得意的真傳弟子。

        玄武觀,觀主,澹台品邦,自幼練習家傳絕學八卦刀,當年雲遊北方的青柏道長,看中于他收歸門下,得其親傳八卦遊龍掌。

          神農觀,觀主,方品秀,本是落弟秀才人生失意時拜入武當神農觀青竹道人門下,武功在武當屬二流,但是煉丹采藥及醫術卻在武當及漢江一帶無出其右者。

          神劍觀,觀主,李品豐,是神劍觀前觀主劍神李青鋒的侄子,劍法雖不及李青鋒,但在此時的武當亦是一二流之間。

        正一觀,觀主,沈品辛精通劍法,太極八卦掌同輩中未縫敵手。

          紫霄觀,觀主是青松真人的關門大弟子王品德,平時代替青松真人打理日常事務,傳功亦是青松開小竈親傳,未參與過同門競技,亦未在人前顯露過武功,在武當十三觀三千弟子中,顯的高深莫測,人人敬畏。在武當大有青松真人青木道人之後的三号人物的做派,青松是有意于這個徒弟将來接替自己,是才傾盡心力當做接班人來培養的。再青松接任掌門之時,便将紫霄觀觀主傳之于他。其奉掌門青松真人之令前往梅溪寨交涉,近兩月至今未歸,由其大弟子張瑜貞代理掌門。

      龍門觀,觀主黃瑜章是武當後進,按說是沒有資格坐觀主的,但在其師明品才道長于福建随官兵進繳倭寇時遇台風遭難後,青松真人并沒有挑選其他輩分更高的人為觀主,而是指定了明道長的愛徒黃瑜章為觀主以示告慰。

      松溪觀,觀主餘品慧,其師為前任觀主青荷。雖然青荷道人是青子輩中的大師姐劍法老辣,是江湖中為數不多的女中豪傑,但因松溪觀皆是女道姑,所以松溪觀上下,除修行,亦負責浣洗等後勤事務,但是自青荷以後,松溪觀的道姑在武學上亦與同門無異,甚至有佼佼者已躍于二三流高手隻上。餘品慧便是這嬌嬌者中的佼佼者,不但武功得到青荷道人真傳,且生的俊美。

    太乙觀,觀主,陳品輝,是青楊道人的弟子,其實亦是青楊道人的兒子,青楊道人原名陳清楊,均州武林世家 ,均州楊家的楊家槍法在湖廣一帶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還經營着一家魚莊“丹江翹嘴白”。本是殷實人家。然而永樂年間的一場瘟疫,緻使一家十六口,十四口染病而死,徒弟們死的死逃難的逃難去了,于是收拾家當一把火燒了宅子,拜入武當父子從此以師徒相稱。

    三豐觀,觀主,張品山,是“金劃銀勾”五俠張翠山的第五代傳人,亦是元末明教教主張無忌的第四代傳人,張品山不如祖上的兩位武學奇才,但是武當功夫門門通,雖不是樣樣一流,但也樣樣拿的出手,無成名絕技,但綜合實力依然是江湖一流高手。

      玉虛觀,觀主,姚品雲,據江湖傳聞是永樂皇帝的釋迦謀臣姚廣孝的侄孫,因姚廣孝無後,朝廷探的他有個侄孫在武當門下。大明皇家道場設在如此偏遠的武當,此人亦是因素之一。

      白雲觀,觀主,羅品通是青竹道人的門徒,他不但修習武當功夫,亦傳承着全真劍法。白雲觀是武當最悠久的道觀,與宋末元初的丘處機道長頗有淵源。

    此時武當十三傑,除了留在梅溪寨的紫霄觀王品德,和率人下山救人的神農觀方品秀。皆聚山門,前往迎客亭拜見青木。

        青木道人,目掃衆人道,“緊要時刻俗套都快免了,速上山去,聽候掌門調令。”又道“松溪觀上下先留下”。

          接着吩咐道“品慧帶領松溪觀的所有女弟子把這些逃來避難得百姓都好好安頓起來,要好好組織起來,切不可生難,發現可疑之人立即拿下,多事之秋,嚴防歹人細作混入”

        隻見一個着杏黃道袍的年輕道姑,上前雙手握劍,拱手道“松溪觀上下謹遵青木師叔調遣”然後領着弟子,開始組織難民前往一處安全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