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很喜歡這部劇,磨磨蹭蹭舍不得看了快一個月才看完。看劇的時候,最大的心裡感受就是:好幸福,青春的氣息像燦爛的陽光暖融融地灑在身上,充滿了暢快的氧氣感。但是不知為何,又感覺好遺憾,還有點難過,就像是四五月,淅淅瀝瀝的小雨,把一切都淋得透透的,然後便是綠意湧動,萬物從青澀走向成熟。

感到幸福是因為,這部劇的很多部分和情節是理想主義的狂歡。我想每個人,都應該希望擁有陳歡爾的鈍感和景栖遲的臭屁以及他們的樂觀,希望擁有歡爾媽媽(麗娜阿姨)那樣開明的家長,希望擁有ABC這樣的鐵三角發小,希望有一群畢業很久但是能相談甚歡的老同學,希望有互幫互助的室友,希望能遇見自己的景栖遲、陳歡爾、宋叢等等,希望能擁有這樣肆意的高中和大學生活。零幾年和一零年初那段時間,總給人帶來無盡的希望,經濟危機過後的重新上行,也讓一切煥發無限生機與可能。那時候,還沒有“内卷”這個詞,總感覺那時候的人,是真正有過青春的,當然,也是在那個時候,各種青春傷痛文學井噴式湧現。不管怎麼說,感覺劇裡的主角團的人們,雖然經曆了各種波折,但也許是這部劇在叙述上盡量簡化了波折情節的緣故(這一部分稍後還會詳細解釋),确實讓人在大部分時間裡,都會被其中的各種真情所打動和治愈,并且毫不猶豫地相信,所有人都将迎來一個好的結局。這種“年輕真好、未來真好”的幸福,讓我感覺像陽光灑在身上一樣,暖洋洋的。

但讓我感到遺憾和難過的,恰好也是和上面相同的一些點。劇中人物的人生,往往讓我回想自己的高中和大學時代,雖然其中不乏很多歡聲笑語、鮮花掌聲,但很大一部分時間,都被暗無天日的“内卷”蒙上了一層灰。即使我現在已經幾乎感受不到當時的痛苦,具體的事情也都記不清了,但這些占據我青春80%的冗長乏味的日子确沒有給我留下哪怕是10%有關“青春”二字的回憶,感覺我們這一代(00後)很多人的青春,就像一陣細雨一樣急急忙忙、無聲無息地飄過了。前幾天看學校的公衆号文章,裡面很多學長學姐都一緻認為,現在和18年以前的校園生活真的太不一樣了,很多東西(例如一些活動、習俗)在20年中斷後,就遺憾地再也沒有接上;相反,20年後,也滋生了很多新東西,但更加遺憾的是,這些“新東西”可能恰好是讓我們缺乏青春的感知力和體驗感的根源。諸此種種,都讓我在對比劇中的理想化世界後,感到些許“缺失感”。

但帶給我遺憾和難過的,遠不止這些。劇中富有現實主義色彩的部分,也就是主角團遇到的各種波折,更是成長陣痛的具象化寫照。不得不說,導演和編劇真的很擅長寫感情,雖然他們把每個波折點都盡量簡化,沒有刻意打造“虐點”,但很多地方都讓觀衆産生了很大的震撼與共鳴。宋叢媽媽(郝梅)遭遇工傷近乎癱瘓,宋叢在權衡下短暫離開了鐵三角,擔當起學業與照顧母親的雙重責任;栖遲父親(景叔)的突然離開,讓那個無憂無慮的快樂小狗景栖遲仿佛在一夜間突然成長,他收斂了活潑,眼神比以前似乎多了些憂郁;歡爾媽媽長了腫瘤,雖然最後隻是虛驚一場,但明顯可以感覺到,歡爾那麼其樂融融和開朗的一家人,每個人變得慌亂而脆弱。這些事情雖然占的篇幅不多,但寥寥幾筆就渲染了濃烈的感情色彩,并且,在每件事的前後,你都能看到主角團有了明顯的成長,而你會不禁思索,這種“快速成長”的背後,其實充滿了成長的苦澀和很多難以言喻的痛苦,也就是那些看不見、摸不着的生長期陣痛。其實,我多麼想不要讓他們經曆這些成長痛,而是讓他們緩慢但是幸福快樂地成長呀,但那畢竟是理想,現實中的成長陣痛,隻會比劇裡來得更多,更猛烈。雖然人們總說“好事多磨”,但我卻更羨慕少年眼中的天真與赤誠,那些藏匿起鋒芒的“成熟”,總會讓我想起背後的那些成長痛而感到難過。

除此之外,打動我的還有劇裡關于夢想和現實平衡的讨論。從在宋叢家補課時,陳歡爾問出的那句“這樣規劃好的人生,真的會快樂嗎?”開始,所有人都在理想和現實的平衡中磕磕碰碰地前行。誰都不曾想到,一心想進入皇家馬德裡的景栖遲,放棄了體特兒路線,成為了一名出色的程序員;而對未來迷茫的陳歡爾,最終潛心藥學研究;而學霸宋叢“跌落神壇”,承認了自己的普通與平凡;隻有祁琪,最終是真的進入了自己最初熱愛的文學領域。果真,隻有擁有足夠的經濟實力才有資格談“幹自己喜歡的事”。因此,最後一集當祁琪問出“所以,你們現在的人生是自己想要的嗎?”大家一開始一片沉默,面面相觑了好一會,然後一個個不果斷地承認自己現在的人生也挺好。确實,成年人的充滿無奈,不求最好,但求滿意,這才是過好當下的最優解。但回想起當年的夢想,那個青澀的自己曾經口口聲聲說要成為的模樣,已是與現在的自己有着遙不可及的距離,這些遺憾,終究會在你某時某刻發呆時想起,但是隻是你愣了愣,便繼續忙活手中的事。但當現在的主角團與vcr中曾經的自己對話時,我看出來的,更多是一種釋懷,而這也是所有人為自己的青春交上的最後一份答卷,告訴從前的自己,我真的做到了,即使沒有,我現在也無比自洽,過着滿意的人生。這一段真的拍得特别好。

無論青春如何,當下又如何;理想如何。現實又如何,請記住蔥蔥郁郁的樹林下的那片紅房子,記住那些淅淅瀝瀝的雨季,和那個正青春而炙熱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