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稻田裡一起拍夕陽,夜雨下坐在身側講述《春夜喜雨》,操場上笑意熾熱的回眸,或者是15歲的盛夏哭泣着追逐愛人的少年大聲說自己一定會變為成熟的大人,分别3年後在人海中一眼發現的俊朗青年……銘心刻骨的美和纖弱是寄托在兩張幹淨利落的美麗臉龐上的。
老師在回憶時,觀衆也在回憶,都沉醉于那時的深邃眼神和剔透笑意,再搭配昏黃的路燈和窗外明亮的樹影,這一切是多麼美啊,這才是青春。
如果主角是黝黑矮胖的平凡路人,便容易想起加缪那句犀利的譏諷。
人天生喜歡漂亮閃光的東西,樂于把玩其間的傷痕和淚水,以此滿足無可抑制的自毀傾向。
所以青春片一定要用美的人和脆弱的景去制造夢幻破碎的幻想,才能使人不斷地慨歎啊。
可是普通人呢,誰又有耐心來觀賞兩個面目模糊的人的糾纏?年輕時他們沒有明豔的少年時光,成熟後也隻能通過熒幕去做一些彌補青春的幻想罷了。

(再帥的男人用羅圈腿跑步時也顯得滑稽,一下子從大帥變成了黑大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