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奏如此慢的驚悚片其驚悚的效果也是慢慢滲透,整個電影給我感覺一種絕望與希望并駕齊驅的感覺。好在結局終于是邪惡力量被打敗,不然可能會是一個不眠之夜。

電影之所以驚悚,因為這是發生在小孩之間的故事,孩子手無縛雞之力,最是脆弱;同時,當孩子開始作惡,也是讓人最無法防備,最棘手的。下面就來談談我對四個小孩的看法:

善良的化身艾莎

四個小孩中,艾莎是最讓我意外的。她是移民,單親家庭,而且還患有白癜風,并且長在最顯眼的臉上,這樣的小孩在社區裡肯定是會被孤立或是被欺負的。然而,從影片一開始,她臉上的笑容便很純真,好像那些讓她和别人不一樣的外在條件并沒有影響到她——

在她和娃娃玩的時候,她不帶任何自卑地說"你的頭發是金色的,我的頭發是棕色的“。

而且對于癡傻的安娜,她也沒有過任何惡意,沒有嘲笑沒有排斥,與安娜心靈相通,反倒讓她開始保護起這個被欺負被”妹妹“孤立的大姐姐來。

艾莎的自信和善良一定與她溫柔的母親分不開關系。媽媽給了她足夠的耐心和關愛,讓艾莎的心中也充滿了善良和愛。

最邪惡的本傑明

本傑明是最讓我陷入思考的。他的邪惡讓人覺得害怕,像是個psychopath(精神變态),冷血,沒有同理心,且報複心極強。他和伊達摔貓那裡真的把我吓到了,鏟屎官最見不得這種劇情。然而這還不止,發現貓咪沒死後,他竟然将貓咪的頭踩爆,而後伊達發現,本傑明後來還虐待了貓的屍體。這實在是邪惡的化身。後來,他報複他母親,見死不救;借刀殺人,殺了曾經欺負他的小哥哥,用意念折斷了一個無辜小男孩的腿骨,操縱最愛艾莎的媽媽親手殺了最善良的艾莎。

有什麼比一個心有惡意的人,還有令人發指的能力最讓人絕望害怕?

但是,為什麼說他是最讓我陷入思考的呢?

我留意到他有兩次流淚。

第一次是發現小貓死了,吸了下鼻子,用袖子擦了下眼角,他問伊達: “你說它是不是死了?“這個時候小貓站了起來,他又吸了下鼻子,開心地走上前。在我看來他在以為小貓死了的時候,是有小失落或是悲傷的。可是他随即問:"我們要不要把他殺了?”這小貓是小男孩之前的玩伴,他還給它取了個名字“雅巴”。所以本傑明的悲傷讓我很詫異。如果他的目的是小貓死,那看到小貓死了,他應該開心才對;如果不是,那他的難過僅僅是因為它死得太簡單了,從而剝奪了它親手把貓弄死的樂趣?這足夠成為哭的理由嗎?他用意念将石子推開失敗,也沒看他哭啊?

第二次是本傑明的大哭。因為他打算殺艾莎的時候,伊達推了他,表示徹底和他決裂了。而他回到家後在門後恸哭,大叫:“媽媽。”雖然這時候的“媽媽”應該依舊在地上腐爛。

我的第一反應是他哭是因為他失去了唯一的玩伴。然而在看到他哭得撕心裂肺的時候,我陷入了迷茫。

本傑明想要追求的是什麼?玩伴?陪伴?崇拜?他的目地是什麼?什麼讓他開心,什麼讓他難過?他的惡是與生俱來的?還是因為他沒有感受到過溫暖和愛?

如果,他的媽媽是艾莎的媽媽,他會不會不一樣?邪惡的種子是否能被教育和愛感化?

此外,影片唯一讓我想要吐槽的地方是,在本傑明被推下橋後,他還依舊能出現在社區。他被推了下去,總要送去醫院吧,沒有人想要聯系他的父母嗎?沒有人去他家看嗎?過了這麼多天,他媽媽沒有發臭嗎?他媽媽死前還在和人打電話,就沒有人發現嗎?這邏輯實在有點讓人難以接受。

隐藏的最強者安娜

安娜的存在最讓我感歎的就是果然每一個智力障礙的兒童其實都是天賦異禀的天才。上天剝奪了他們一些東西,也會給予他們另一些東西。誰知道看似”不正常“的存在,其實擁有着最強的能力呢?

而且,安娜并不是真的傻,她隻是沒有遇到那個真正懂她的人。她之所以”不正常“,是因為大部分”正常人“,無法進入她的内心世界,所以不被“大部分人”理解的她,被看作“不正常“。

最有人性的伊達

伊達無疑是本片的主角。整部電影,我都在猜測,伊達到底是個好孩子還是壞孩子。

首先,伊達的長相就不是那種我見猶憐,可可愛愛,純純淨淨的小娃娃,她的眼神和表情總是帶着探究,讓人莫名的有些發怵。

最開始的時候,她掐姐姐,往姐姐鞋子裡放玻璃,還讓本傑明跟着她一起掐姐姐,和本傑明一起摔貓……也讓人覺得毛骨悚然。但是與此同時,當看到小貓真的收到了傷害,她表現出不忍。可是即便這樣,她還是經常找本傑明一起玩……直到他殺了艾莎……伊達真正意識到了她的”朋友“是個什麼樣的人……于是她決定幹掉本傑明,将他帶到橋上,即便被人發現,她的第一反應不是逃跑,而是速戰速決推他下去……最後的最後,她不顧腳上,趕去姐姐身邊,一起和本傑明鬥法……

她是四個孩子中心思最複雜的。

她懂得不動聲色的給姐姐使絆子,讓姐姐不痛快;也懂得對本傑明虛以委蛇,然後趁機殺了他。她的這些”聰明“,深入想的話,也是讓人毛骨悚然的,因為這些”暗戳戳的心機“原本也不該出現在一個6歲小孩子身上。

可以說,伊達絕對不是一個單純善良的小孩。

她也是最真實的。

她不喜歡姐姐,覺得有一個這樣的姐姐丢臉,而且父母偏心,給姐姐的關心多過她,所以産生了傷害姐姐的想法。

但是,她的父母并非不愛她,她内心深處也是知道的。她媽媽因為責備她,同她道歉,說”我知道姐姐并不是你的責任。“可以看出,她的父母是通情達理的。

所以,她和本傑明不一樣,她有同理心,也有是非觀,她知道殺貓是不對的,她知道傷害别人是不對的。

所以,她雖然”壞“,但不是”惡“。

我認為她最有人性。因為人性本就是自私的,趨利避害。但人性是可以被教化的,接受教育,由父母言傳身教,懂得是非善惡。人性也是複雜的,她一直在善與惡之間徘徊,像是時刻處在一個灰色的地帶,然而最後,她看清本傑明的惡,認為這種惡不應存于這個世界。

***

其實四個小孩在某種程度上都身處黑暗,艾莎的白癜風,本傑明的膚色,安娜的癡傻,伊達的癡傻的姐姐,然而是投身黑暗,還是面向光明,卻取決于自己。

伊達以後會是一個善良的人嗎?我不知道。

她或許還會欺負姐姐,或許還會暗戳戳耍心機,但是她心裡那杆善惡的警燈會一直在,在她真正有惡念的時候,發出警告,讓她将壞人推開,讓她牽起姐姐的手,讓她撲向父母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