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聲之形》一樣,這同樣是一部評分在7分左右不上不下,争議極大的作品。好的地方在于《我想吃掉你的胰髒》并沒有觸及那麼敏感的話題令人争論不休;壞的地方在于它本身對于男女主之間感情的暧昧态度,沒有還原出小說的靈魂,以及A社終究沒法像京阿尼一樣為這部作品撐腰,讓《我想吃掉你的胰髒》在層次以及劇情上終究棋差一着。但無論如何,這部2018年的作品都和其他很多優秀的日漫作品一起,塑造了我對于日本動漫文學的審美和眼界。
這是一個很經典的青春傷痛文學作品或者絕症文學作品,除了女主的突然死亡有些逆劇情以外,對于故事的主要脈絡和想要表達的核心内容,我相信對文學有一定了解的觀衆在看到電影标簽時就已了然。但不得不說日式的青春傷痛文學一直都是我的心頭好,在文學藝術的虛幻和現實世界的真實中找到了很好的平衡點。《我想吃掉你的胰髒》就是其中很好的代表,青春傷痛文學并不是僅僅是有“青春”、“傷痛”和“文學”這些元素(這也是國産青春影視文學很難成功的原因),而且在有這些特征的基礎上,故事的主人公獲得了成長,收獲了回憶,走向了未來。就如同電影标題“我想吃掉你的胰髒”一樣,直白的翻譯就是“我想成為你”。在青春經曆過這樣的一段故事後,女主在死前獲得了内心的平靜,男主從一個陰沉不合群的人走向、融入了集體,在關于胰髒的故事中,他們都向着成長邁開了步伐。
電影争議最大的部分,是如何對男女主之間的感情做出定義。這一點上我覺得無論那一派的支持者都沒有問題,對男女主之間暧昧不清的态度感到厭惡的觀衆并沒有問題,因為文學本身是基于社會現實進行創作的,而日本社會對于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中國社會有着很大的差異,在我們看來,他們之間感情變化和心路曆程是相對畸形的,就如同《我想吃掉你的胰髒》中男女主的感情,在原著小說的後日談中曾有提及。
二十多年後,已經成家立業的男主向自己的女兒講述了這段故事,女兒向男主詢問和女主之間到底是怎樣的感情。男主尴尬沉默良久後,回答了這樣的一句話:“應該既不是朋友也不是戀人,而是一種更加緊密的關系吧”。這種“共依存”的關系在我們看來确實很難理解,能理解的觀衆也大多是閱讀過日式文藝作品,在對其有一定的了解才能夠明白的。所以說,惹人非議的并不是作品本身對感情線的處理失敗,而是文化的差異,能接受這一點,再看這部作品,會不會感覺好受一點兒?
當然,相對于正常的青春傷痛文學作品來說,《我想吃掉你的胰髒》在對女主結局的處理上有這相當大的差異。一般來說,正常的作品會在前半段用一些十分快樂的日常制造美好,在後半段通過主人公病情的發展撕碎美好,在結局留下其中一個主人公通過這段傷痛明白某個道理而獲得成長。《我想吃掉你的胰髒》不同的地方在于,時長一個半小時的電影,女主在該片還剩半個小時時就已經因為意外突然離開,讓觀衆和男主以及劇中人物甚至沒有做好足夠的心理準備。所以我們在看到這段故事時,心中的震驚和不接受會遠大于一般作品。明明女主的人生隻剩下了半年時光,這半年對她來說更是尤其的珍貴,卻在突然之間被一個随機殺人犯結束,可以說從戲裡到戲外的每一個人都很難接受這樣的結局。一部輕小說制造如此劇烈的戲劇沖突很少見,而更少見的是它之後對于故事的處理,也就是“我想吃掉你的胰髒”。
就像電影中台詞所說的“我們好像站在彼此的對立面”,男女主是完全相反的兩種人,如果不是女主的病,如果男主沒有在巧合下得知女主的病情,如果沒有這麼多巧合的話,他們極大可能會是兩條永遠不想交的平行線。這些巧合讓他們發現對方,也理解了對方,原來他們并不是完全相反的人,而是“面對面的站着”。男女主在面對對方時,都有想成為對方的欲望,而日本特殊的社會環境又讓這種欲望被深埋于他們心中自己都無法發現的地方,他們之間相處的過程,就是發掘這種欲望的過程。
很多人都覺得結局是BE的,但如果你從這個角度來看,《我想吃掉你的胰髒》是一個實實在在的HE結局,男女主最終都成為了彼此,女主變得和男主一樣心境泰然,男主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區,交到了朋友,也在未來的故事中收獲了圓滿的結局。“我想吃掉你的胰髒”也就是“我想成為你”,他們吃掉了彼此的“胰髒”,讓彼此的靈魂住進了對方的心中,長長久久、生生世世。
在最後的最後,如果讓我給這部電影或者說這部輕小說一個總結性的評價。我會說我無法斷言它的好壞,因為從專業性上來說我無法斷言它的好,從情感上來說我無法斷言它的壞。但這是一部我會推薦給未來的孩子看的作品,也衷心的希望在他的青春時光裡,能碰到他獨有的“我想吃掉你的胰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