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式影評”:

《肖申克的救贖》已經霸榜國内外很多年了,這部影片有很多人看過,有很多的評價,也有很多的文章,但我看完幾遍後也許想寫一些自己的東西。

評分很高,但我也看了一下,也有人給出3星、2星甚至是1星。這不足為怪,就像那句話說的一樣“一千人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沒有什麼對錯,好與壞,每個人感受和視角不一樣罷了。

能力—希望—信念

一位銀行家,物質方面肯定沒有什麼問題,與此同時帶來的一定的社會地位;對音樂頗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即使入獄多年,聽到音樂時還能陶醉其中;可能不是博覽群書,但安迪也是廣泛閱讀,有很多除了“銀行”以外的東西;甚至對于地質、雕刻、飛行棋有一定的了解。

有過硬的專業知識技能、輕松說出聖經其中一句話在哪章哪節,很強的記憶力、創建監獄圖書館簡介領導者監獄的“進步”。有人說他是天才,是少部分人的代表,這已經不是大多數所能企及的。但就是這樣,影片所設定的角色就是這樣,我們從客觀的視角看着就好,這是屬于“他的故事”。

他挺過了艱難的 “菜鳥期的兩年”,這可不是正常的生活兩年,監獄裡總有些問題讓你措手不及,經曆了什麼肯定難以想象,難題和挫折不斷來襲。環境會改變一個人,兩年的菜鳥期讓他成了為“有經驗的老鳥”,熟悉了環境,一切都是平常了。

一年又一年,20年了,都在這個監獄裡,什麼概念,而且他并不是碌碌無為,20年裡他結夥伴,不僅引領着監獄裡的人學習和進步,銀行家的本職還為監獄帶來“衍生産業”,可能最重要的還是那個通向“自由的路”。20年,沒有受到環境和磨難的影響,他還是秉持着自己的信念,充滿希望。

終于在一個黑夜,爬過了常人難以忍受、空間狹小的下水道,(爬了多長 ?五個足球場的長度)暴雨伴着閃電傾瀉而下。安迪迎來了自由,去銀行取了錢,舉報了獄長和預警,到了太平洋。

一個沒有記憶但是溫暖的地方,一個旅館,幾隻小船......

雖然過程曲折,但是有一個算是完美的結局。看了幾遍,給我的沖擊還是一樣的,那就是他所展示能力-希望-信念 的力量,現實生活中不也如此嗎 ? 充滿希望和信念在無盡磨難中成長,提升自己的能力,盡可能一切的武裝自己,在很長的時間以後,得到自己想要的、做到自己想做的。

簡單的道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這就是 “肖生克的救贖” 的藝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