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後出席嘉賓:

導演 楊弋樞

主演 張丹

主持人 灰灰

特别感謝 廈門随機放映

...

導演楊弋樞:非常感謝大家的到來,關于這部影片的很多我都有在豆瓣等一些映後談裡有提到,但是這次是主演張丹,阿丹為數不多的一次路演哈哈哈,希望大家可以多多與我們的主演進行交流。

主演張丹:大家好,我是飾演小餘的張丹。這次機會非常難得,因為我自己本人就是常年在福建南甯生活,從事古村落保護相關的工作,因此這次有機會能來到廈門參與這次路演。

主持人灰灰:感謝二位,同時本場也請到了一位特别嘉賓,廈門大學電影學院的教授,同時也是我們導演的好友,楊玲教授。同時也想在第一時間問問教授對于這部電影的看法。

楊玲教授:大家好,我雖然是電影學院的教授,但是我本人是不怎麼看電影的,我認為電影是男權社會的最後堡壘。但是這部影片,以我們的女導演和女演員為中堅力量,我當然會給予最大的支持。同樣,觀看下來也是非常有感觸,尤其片中對于小餘處境的展現,對于周遭男性的形象的刻畫,不僅是讓我,相信也讓在座很多女性觀衆都非常感同身受。如果我沒有猜錯,這應該也是阿丹的第一部影視作品,非常棒,這種生命力的展現,非常感謝你們的這部電影。

主持人灰灰:非常感謝楊玲教授的觀後感。那接下來我們把時間留給觀衆,大家有什麼想要跟主創交流的都可以舉手提問。

影迷Question1:相比較于影片中空談理想的湯老師那群人,還有信佛的小餘的母親來說,小餘反而是有很強的對于有機的信念感,想問一下是怎麼樣将這個人物身上的那種信念感表現出來的?

主演張丹:因為您說的這個信念感對于我來說其實是一個挺陌生的一個詞。對,比如說像我在演小餘的時候,她是相信有機這個事情,堅持有機這個事情,在我看來這是應當的,這是可以的,這是你不需要去懷疑的,所以我就沒有想到過怎麼去把握這個信念感,因為在我看來她是相信的。

導演楊弋樞 :信念就是她自身,而不用去把握。

主演張丹 :因為我覺得小餘她就是相信的,就像我現在,做古村落保護這一塊的工作,我就覺得它就是有價值、有意義的一個事情,所以我沒有去懷疑過它。

影迷Question:2
兩位主創好,我是第一次參加這種電影的路演,然後看到兩位一位是女性導演,一位是女性主演,我還挺激動的。特别是剛剛導演還特别說主演出現得頻率比較低,所以我就想多問一下,一個是剛剛聽那位老師說您是素人,那為什麼會這麼有勇氣,第一次參演就去演一個女主角,而且剛剛看到有很多特寫,很近的特寫,您是怎麼這麼坦然地去面對一個鏡頭呢?其實今天看到您站在這邊,我也覺得就是一個很放松、很自在的狀态。包括您說您自己做的古村落保護,其實我也還蠻好奇的,就是像我們福建福州那邊有嵩口,這些地方都在做古村路的活化,然後我也很感興趣,您可以多說一點在生活中您參與的工作的事情,謝謝。

主演張丹 :第一個問題就是我怎麼有勇氣來演女主角,是吧?這個勇氣應該是楊老師更有勇氣,她為什麼會把一個女主角交給一個素人?對,我覺得這都是很需要勇氣的。當然這個我覺得更重要的是楊老師,所以她對我的信任。然後第二個問題是,就是我看的那個特寫啥的,為什麼那麼坦然?因為我演的時候,其實我不知道它是一個什麼樣子的效果。我就是在鏡頭前該怎樣就怎樣,我在拍攝的期間我是這種感覺,我是小餘,我不會去想我在鏡頭裡邊呈現出來會是啥樣。但是當我第一次坐在電影院看的時候,我其實是有點崩潰的,我覺得我好醜呀,哈哈哈。今天其實是我第三次來看這個電影,我就覺得OK,也無所謂,也不是說隻有長得漂亮的人、長得美的人才有故事,每一個普通人都可以有他的故事。對,這是我今天坐在這個電影院裡的感受,我接受了自己并不是那麼完美,像章子怡那樣,我接受的這個事情。然後第三個就是我在做古村落保護這一塊,其實我們做古村落保護在福建來說都是比較靠前的,因為我們是從 15 年、16 年就開始做這個事情,嗯,這個故事就好多呀,都又可以拍一部電影了。

主持人灰灰 :然後我個人有個問題跟随着就出現了,就是當你(張丹)拿到劇本并讀完的時候,你是什麼樣的一個感覺?會有什麼樣的想法?

主演張丹 :其實最開始劇本讀完的時候我是會有很多困惑的,因為我沒有拍過電影,看劇本和看電影它是其實是兩個東西。那我在讀劇本的時候,可能比如說因為我沒有宗教的經驗,我不理解媽媽為什麼就是要出家?對于小餘來說是一件那麼痛苦的事情,就是不大好的事情,我在讀文本的時候我是感受不到的,包括我在讀文本的時候,比如說小餘今天去喂牛,可能就是喂牛這麼幾個簡單的描述,但實際上你真正的去是拍攝或者是表演,或者是影片呈現出來的她和牛之間的互動,這個是隻有在現場才會知道的。對,所以這是我在看完劇本和看完電影之間,是有很多不一樣的不同的地方。那個時候我對劇本的想象力還沒有多少。

影迷Question:3
哈喽,大家好,就是我一開始看到《内沙》的時候,就是它的英文名字,然後想到會不會講的就是中原地區,因為我自己下意識就想到就是整個楚地,因為我是湖南人,然後裡面那個小餘媽媽講話是長沙話,但是我覺得它可能講的是武漢的故事,但不太确定。然後剛剛就聽到前面你介紹到說自己是四川人,在福建這麼多年,你會感受到那種楚地的文化,它的那種巫神的色彩。同時屈原帶來的那種理想主義的影響力,和你接受到的福建地區那種海洋性的,就“愛拼才會赢”的那種文化之間,聯系到後面她說的那個有機農場,有機農場就是要有一些天然的養分可以來支撐那些東西的成長。那麼在這個過程當中我發現小餘和她母親要靠吸血,她的那個兒媳婦來是維持生活。那麼在你在演這個角色的時候有沒有猶豫過?我就想知道你當時那個感受,就是一個事物的成長,它要有天然的養分,也要有這樣的科技力量席卷的時候,你有沒有猶豫?或者你當時的那種心理選擇是怎樣。

主演張丹 :首先就是我來說可以嗎?就是因為您剛剛有提到,那個小餘和小餘的媽媽有在吸血他的嫂子,是吧?對,嗯,可能這裡面有一點點誤會,就是,可能她的媽媽可能跟曾經跟她的哥哥有要過“供養”,這個“供養”是寺廟或者是他們的一個東西,但是小餘從來沒有吸血她的嫂子,因為小餘她自己是有工作的,她是在這個農場工作,這個農場其實是發工資的。對,她隻是說可能因為湯老師的那種,莫名其妙的一些情感的問題,她可能沒有去領這個工資,對,她保持自己獨立的生活,日常的生活是沒有問題的。其實我們在拍的時候,我記得我們有一趟是去要工資的,但是這場戲後來沒有放進來,我和媽媽要準備回去了,我去湯老師那去拿工資,是有這麼一個過程的,但并不是不發工資。

主持人灰灰:其實也就是關于為什麼要選擇在這個地方拍《内沙》,因為在做主持之前我有去翻看了豆瓣,還有一些其他的訪談材料,就我發現其實拍攝的地點是在一個名叫崇明島的一個地方,然後這個地方它其實大部分是屬于上海市的管轄範圍内,然後我看到的時候我其實是眉頭小皺了一下,就是說大家的所認知的上海,它可能是一個文化發達、科技發達且繁榮富強,很有城市自豪感的一個地方,那為什麼會選擇在一個在上海管轄範圍内的地方拍攝《内沙》這一部電影呢?楊導對于拍攝地的選擇有什麼自己的想法?

導演楊弋樞 :就是首先關于上海的這個想象也不夠全面,比如我平時住在闵行馬路過去那邊,它就也有一些大棚蔬菜的種植基地,其實包括後來建成迪斯尼的那個地方,有很多原來都是一些村子。所以上海它也有城市和未開發的鄉村地區交接的那些地方。我好像也認識有一個拍實驗片和紀錄片的導演,他老拍上海不那麼光鮮的地方。當然它一方面是有特别高度現代性的那一面,但是它也有跟其他地方一樣,也是有多種并存的那一面。那關于崇明島,就是上海它可能有一個部署,就是這個島上它是沒有工業,就是沒有污染這一類的。所以那就是生态島,就是最大的一個生态島。這個台詞也沒錯,事實也是這樣,他們的農業呀文旅呀,就是要靠自然的這個部分。這個島上留下的人大部分還是靠這一類的文旅和農業産業來為生嘛,那其他年輕人可能也就離開島了。關于為什麼要選擇崇明島作為拍攝地,首先這個島上它本身就是很多有機農業就在那邊。但一方面是那種工業化的農業,它也是個病症狀态,産業化的,也就是說就是要用各種現在的技術,也包括要用農藥,要施化肥,用化肥保證那個産量,保證這麼多的上海人的衣食住行。其實我們每天吃飯的時候都在跟農業發生一系列關系,你的食物,你的米從哪裡來?這都是農業的對你的日常的影響。所以天然的,崇明島它就是這麼一個後花園,你要拍一個有機農業的片子在那邊找景,好像是自然而然的。對我來說在那拍也比較方便,雖然北京、雲南,安徽這些地方都有有機農業,包括西北也有。這就真的是要在用沙漠上面種出西瓜,大家想一想,就剛才有影迷提到說信念,她就是認真地去把這個西瓜種出來,那這是什麼樣的信念在呢?在一個沙漠上面,西瓜是要大量水的呀,對吧?就這裡面一定是有更複雜的一個精神性的東西在後面。所以就是對我來說選這個崇明島,它又是在江海入海口,然後它有景觀,然後它的農業又是天然的。

影迷Question4:
謝謝給我這個機會,我就是想表揚幾句啊。首先是對主演張丹女士,我想說您是越看越美的類型,就是有一幕您在那個吃火龍果那一幕,導演那個光打在你那個側臉上真的超美那一幕.然後就是導演這部電影,我非常喜歡你的構圖、攝影等等方面都很喜歡。

主持人灰灰 :我想問一下主演張丹老師,因為剛才聊下來也知道這其實不光是您第一部銀幕作品,而且是你第一次演戲,甚至算是入行。在那個電影的後面有一段哭戲。其實有非常多的演員,成也哭戲,敗也哭戲,所以哭戲有它很難的地方。那想請問,在《内沙》裡您是怎麼去完成這段哭戲的呢?

主演張丹 :其實我拍這部電影之前,提前兩個月就先到農場去工作,就是養牛、種地這些,就是我日常幹的工作。當時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我需要每天給導演拍一段,就是根據劇本拍一段、演一段,有可能有的時候我是對着枕頭,有時候對着掃把,有時候對着空氣,比如說很多人吵架,我就一個人跟椅子說話,好多人在那吵架那種感覺,等我多試幾遍,然後發給導演,導演就會告訴我應該怎麼樣去調整。但是演哭戲的時候,我就想把那一屏幕截出來,我在錄自己怎麼哭,可能就有好幾頁,就是縮小圖都有好幾頁,我覺得這個哭真的是挺難的。其實我生活中是一個比較快樂的人,不像小餘,她還有點憂傷。然後我們在演這一部分的時候,為什麼大家會覺得那場鋪戲可能比較長,就是因為導演她給了我足夠的時間去找到我的情緒,可能是這樣。

導演楊弋樞 :其實到後面,阿丹其實已經完全的就是小餘附體了,就不會覺得她是阿丹,其實隻有一個印象,就是小餘。而且到後面那個階段,你就是活在這個人的狀态裡面。關鍵我們這個制度它很有機,就是可能不像一些商業片,演員都有檔期,都給你幾個小時在這裡一個程式化表演。但我前面的也跟演員、明星合作,那個哭的時候都可以準備眼藥水的,但你也看不出來,你也覺得那個是真的。但是主演張丹每一場的哭她都是投入了全部的感情的。而且其實還有一場,大家可能如果進入這個故事的話,可能就會跟着她一起哭。最後那場被整段剪掉了,但是我在拍的時候也是最心痛的一場,她已經走出去,鏡頭都不在她這邊了,但還在情緒裡,她完全地進入了。

主持人灰灰:那感謝兩位老師的分享。不要哭,我看你眼眶都紅了。(這時候張丹老師的眼眶已經濕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