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 失去高考機會
1985 為了逃離父權家庭,急切地嫁給一個并不懂得欣賞雪景,也就是并不真心相愛的男人
1992 新婚,憧憬鮮花,等來的隻是永遠不會向自己傾斜的雨傘
1995 分攤家庭支出,家庭聚會後爆發沖突,對美好的家庭生活的幻想徹底破碎
1996 既然丈夫沒有家暴行為,家人怎麼可能支持自己離婚
2008 “我”被強迫着殺了一條魚。上大學的女兒勸自己離婚,對自己的窩囊與懦弱感到不解
回憶的片段雖然有些瑣碎,但清晰地勾勒出了母親的前半生。婚姻并不給人自由,甚至未必能做到起碼的尊重,(上世紀)女性就是這樣一步步墜入深淵,然而深淵沒有盡頭,年輕的女兒一邊敏銳、強烈地反抗父權對自己的壓迫,一邊剝削母親,起先是禮貌溫和的,最後終于圖窮匕見。母親下定決心出走,終于獲得解放,這樣遲來的自我解放遠遠算不上勝利,身處困局的女性并非都能立刻出走,不過影片中的詠梅、影片外的蘇敏,她們的善良與隐忍也許能讓觀衆更加明确自己的處境,她們的堅強與勇敢也許能啟發觀衆想象,生活也許還有其他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