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初版于12.17投于小破站,引起了許多争論,但近兩天我翻看自己的評論時,發現居然出現了鎖星的現象,固稍改幾個錯字投于豆瓣,希望能見到各位網友的高見。
——————————————————————————————————————————
終于到了第三集開分的時間,上周剛看完前兩集的時候我還心存一絲幻想,但在第三集播出後就破滅了。異畫開天的編劇或許是想通過一些滑稽的劇情的塑造為本片增加一些看點,殊不知這些劇情反而破壞了《三體》應有的基調,更不用說編劇真的一點水平都沒有,至少前三集我沒有看到任何《三體》的精神内核,隻看到制作方想方設法地秀技術——這“秀”的水平在我看來還不怎麼樣。我非常希望我能被後面幾集打臉,但現在看來可能性已經趨近于0了,下面進入正文,我将一點點分析前三集中出現的人物與劇情,并告訴大家我是怎樣得出這樣一個“徒有其表”的評價:
首先是對于葉文潔和汪淼,把他們放一起是因為他們都是第一部且在第一集出場的、被動畫制作方“抛棄”的角色,我用了“抛棄”這個詞,因為他們純粹就是編劇為了引出劇情的産物,他們的人格魅力沒有半點體現。汪淼能夠以自己為餌幫PDC挖出了葉文潔與一大票ETO成員,能夠在“古筝計劃”的會議裡詳盡地補充細節,他了解“審判日”号上的成員都是些反人類的極端分子,消滅他們以獲取船上的資料是至關重要的,而且他也有很硬的心理素質,要不然怎麼能夠參加ETO組織的會議不漏破綻?這樣的人在實際動手的時候會心裡崩潰、抱頭哭泣?說白了,編劇就是想通過“古筝計劃”的壯觀和殘忍,吊起觀衆胃口:ETO是什麼?為什麼為了消滅這組織的成員,要使用如此殘酷的計劃?但很可惜古筝計劃的劇情在我看來也是失敗的,B站此前就有UP投稿視頻,說如果使用蒙太奇手法,“古筝計劃”的劇情能交代更多的信息與伏筆,也能夠更有沖擊力,此處也省略不談;請問船體都被切成片片了,那些突擊隊是怎麼進入其内部,還能看見亮着屏幕的電腦呢?納米絲間隔按五十厘米算,主機和顯示器沒被切割都很難說通,船體都炸了哪來的電源,供電線路還能保持完整?這是怎麼做到的?原著中“伊文斯被切成了三段,他最上面的部分向前爬行了一米,雙眼緊盯着爬行的方向,正是在那個方向的一台電腦中,發現了‘審判日’号截存的數據”當時讀到這裡給我的沖擊力遠強于動畫五分二十四秒左右那簡簡單單的幾個畫面。
汪淼和“古筝計劃”的部分告一段落,接下來講講葉文潔和審訊的部分:葉文潔小的時候遭受政治迫害,家破人亡的慘劇讓她早早認清人世險惡,而她又飽受其父的影響,相信科技發達的文明必然有更高的道德水準。她發送的原文說的是“我的文明已無力解決自己的問題,需要你們的力量來介入”其後幾十年,齊家屯的生活、與自己親生母親的再會、與殺死她父親的兇手再會......這些事情讓葉文潔一直在猶豫徘徊,她創立組織時的綱領也是請外星人來拯救人類,她的心裡仍然相信人性之善,這讓她對羅輯說出了那兩條救世公理,也讓她在接受審訊的時候知無不言,原著花了一整本書刻畫的立體的人物,被動畫一句“我不屬于人類”打得粉碎。動畫裡審訊的場地可以用“陰間”來形容,意義不明的空曠的神秘建築,再加一片旋轉的大扇葉,人物的面部随着扇葉的影子轉動忽明忽暗,我就搞不懂了,找個安全的、光線充足條件齊全的小房間審訊很難嗎?一定要整一個像鬼片一樣的審訊場景,然後把葉文潔這個“反派頭子”(真正的反派伊文斯已經死在了“審判日”号上)塑造成一個邪惡老太婆,有人說小說改動漫有一些原創部分是正常的,但動畫的改編毀掉了那麼多精彩的部分,最後得到了什麼?葉文潔和審訊的橋段仿佛隻是為了向新觀衆介紹一下動畫設定這種完全可以一點一點揭開的東西,這就是編劇的大失敗,關于情節設計的問題,我會在分析完人物劇情之後再細講一下。
其次是丁儀和墨子,他們連續地出現在第二集地動畫中,并且是雙方陣營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可以說對劇情推動起了決定作用。丁儀的形象我是非常不滿意的,可以說第二集一半以上的劇情都是編劇刻闆印象的集合。丁儀是一個不拘小節的科學狂人沒錯,可動畫裡的他是不是用力過猛了啊?這個爆炸頭我就有點不忍直視了,就他在實驗中的那些操作,是一個嚴謹的科學家應有的作為嗎?我也是工科生,必修《大學物理實驗》這門課程,科學實驗的條件控制和操作要點在實驗前應該是提前定下而且絕對不能更改的,這種實驗你臨時改計劃如何确保數據的有效性?超光速指令被人噴的多了,我也不再贅述,但這電腦超頻後的一系列畫面,其離譜程度完全不遜色于實驗情節本身。作為一個五年垃圾佬,我很清楚:能上太空的電腦芯片,要求的是極緻的穩定性,它的運行電壓、頻率、功耗基本會鎖死在非常小的一個區間,以确保CPU運算不會錯誤,散熱能力有一定冗餘。它可不是你在某軟件上随便買的一塊凄慘紅顯卡,按個按鈕就能夠一鍵超頻。就算能超頻吧,空間站的散熱也能抗住,至少不會出現動畫裡那地動山搖的情景,讓我感覺這實驗再做個一兩分鐘空間站都要炸了,動畫裡整個實驗設計極其弱智,有這個經費,為什麼不把人類解算“審判日”号裡的數據那一段,質子的建造過程及運行原理給做出來呢?這一橋段可以展現出三體世界的真實面貌,也能讓人知道為什麼它在另外一個世界能收獲如此之多的信徒,更能表現出敵人的強大,為下文做出足夠的鋪墊,小說裡有的原文橋段不比你動畫原創的這一劇情合适114倍?
說到三體,就不得不提它們在地球的“信徒”——以墨子為首的ETO成員。ETO是原著中有批判性的一個組織,他們是人性中悲觀的代表,在遭受極端的經曆後不再相信人性的善良,覺得人類已經壞的無可救藥,所以他們才會視遠在四光年外的外星文明為神,幻想讓外星人來毀滅人類。《三體Ⅲ·死神永生》中對他們的描寫:“地球三體組織與地球治安軍完全不同:ETO的成員都是充滿堅定信念的戰士,而參加治安軍的人隻不過是為了過舒服日子而已”他們像一些動畫或遊戲作品中的反派(如《火影忍者》中的帶土),同樣深愛這個世界,但自身的經曆讓他們選擇以極端手段來改變世界——而且ETO是極端中的極端——他們的目标是将地球送給外星人來統治!這樣的敵人、這樣的反派,在動畫的塑造下仿佛成為了”**功“的邪教教徒,下降了好幾個檔次。智子接觸墨子的橋段,原文是這麼寫的:“房間裡的一切在陰暗中都像是用濕冷的灰色石頭雕成的,整個房間像是個墓穴”墨子能成為ETO的核心成員,其本人也是一個高級知識分子,他的家怎麼可能設計得像流浪漢一樣?肯定是便覺看到他“心煩意亂把煙扔進魚缸”這一橋段,就覺得他家一定十分邋遢,同時邋遢的形象也能側面反應出他内心的絕望——這種改編完全是自作聰明!看過原著的人應該都知道墨子成為了二号破壁人,我們來看看他和雷迪亞茲接觸時的一些動作:“房間裡濃重的雪茄味和酒味讓他微微皺了皺眉” “破壁人走到牆邊,扳動了一個開關,換氣扇在什麼地方響了起來”這樣的一個人,就算沒有達到有潔癖的程度,也絕不可能容忍自己的家變成一個垃圾場,有人可能說這樣更能表現出他的生無可戀,可墨子的心情一定不會全是絕望!三體人明知PDC要對“審判日”号上的伊文斯動手卻置之不理,這在某種程度上表現了他們的進步——他們也學會了隐瞞,不再事無巨細地向地球方面發送他們的技術細節,并且不再信任“審判日”号上的成員,這是一種進步——對于被抛棄的ETO成員來說,他們會有十分複雜的感覺,有悲傷、有惋惜、也有欣喜。第二集智子和墨子接觸的橋段,在我看來是相當失敗的,且不說我前面大篇幅地分析了場景設計和人物的心理活動,智子也不應該有什麼花裡胡哨的特效動作,而且ETO設計暗殺時都“不要引起其他注意”了,還故意去制作一段多餘的列車脫軌的拙劣戲碼,這就是我第一段所說的“想方設法地炫技而且還炫不好”!
最後講一講羅輯和史強。羅輯作為一個大學教授,其“玩世不恭”的性格被制作方無限放大,而其冷靜而理智的特點又被縮小了。第二集羅輯一出場我就想跳過了,請問哪所大學的課程會像動畫裡一樣一點紀律性都沒有?有人甚至在誇這一段說羅輯的課很“活躍”不死闆——課程的活躍有不同的方式,但肯定不會像動畫裡一樣純純一個動物園。有椅子不做有桌子不用全坐地上桌子上?有誰是這樣上課的???我當時把這一段跳了,還漏了一個羅輯調戲女同學的槽點,但在看到後面約會的情節後,我也得出了相同的結論——動畫版的羅輯為什麼能塑造的如此之猥瑣?一個高級知識分子硬是給畫成了地痞流氓。後面跟史強上車後手舞足蹈的橋段更是重量級,我們可以先看看原著中羅輯的冷靜從何體現:他先跟史強說自己和妹子認識的經過,發現對方第一時間沒反應過來他說的妹子是誰——這讓他立即判斷出這些人找他不是為了調查他的生活作風或者車禍,而是有着更大的事情;在上飛機後,他在看見自己坐的飛機居然有多架殲擊機護航時仍然能保持冷靜,上床睡覺。這些細微之處都能體現出羅輯非常好的心理素質——當然,這是因為他壓根不在乎。這樣的一個人,動畫裡被史強接上車之後的動作跟一個小别扇沒有任何區别,居然有網友還能吹這個橋段說明羅輯“機智”“明哲保身”,我算是見識到何為尬吹了。包括動畫第三集羅輯也不會因為聽到别人說有媒體就想去換衣服——一他完全不在意,二無論在小說還是動畫,他都覺得自己不會處于會議的中心——反正媒體又不是來采訪他的,幹嘛自作多情?
史強是動畫塑造最為失敗的一個角色,制作方完全理解錯了這樣一個“給人帶來安全感”的男人的安全感來源:史強是一個油滑的老警察,他的文化水平不高,但在軍隊和警察系統的經曆使他擁有了強烈的機警能力、油滑的為人處世和敏捷的思維。他可以在汪淼崩潰大哭時,安慰道:“去上班,研究下去,這就是對它最大的打擊,别管什麼**倒計時”能在車上和羅輯有一句沒一句地聊天,一口一個“羅兄”“羅老弟”,能在冬眠前對交接工作的人員細細叮囑:“我們這工作,睡覺都要睜半支眼,現在沒有什麼萬無一失,有些事情防不勝防啊”看似大老粗實則情商很高,不然為何羅輯和汪淼都覺得他很親近?而且因為在《三體·地球往事》中的抓捕行動,他受到了很多核輻射,最後也是因為白血病無藥可治才選擇放棄工作到未來尋求治療,他的身體素質未必很好。我想要的是瓜老闆那樣的接地氣的人物,而不是動畫範·迪賽爾式的肌肉男,而且動畫還給他加了一堆莫名其妙的屬性,小說裡他什麼也不知道,但對羅輯也算得上有問必答, 為了和他熟絡總是接上話茬兒,不會像動漫裡一樣,連自己的身份都不透露——你就算是保護他的警察,不穿警服也總有警官證吧?拿着把手槍還故意上膛再向羅輯問好,這很酷嗎?讓主角和觀衆都看得雲裡霧裡,這一大段段情節又有什麼用呢?包括飛機上偷看人的筆記還在後面打趣,這是一個高情商老警察會做出來的事嗎?原著中這個位置羅輯和史強關系已經不錯了,關于這一部分的内容也是羅輯後來口述告訴史強的,二三集一系列劇情下來,羅輯和史強關系沒有一點變好的迹象,你讓後面幾百年後兩人蘇醒,去喝酒吃飯,史強多次救下羅輯的橋段怎麼引出?動畫的細節設計真可謂去其精華,自創糟粕!再說到會議室,原著坎特問羅輯需不需要換衣服的時候,史強立即拒絕,讓羅輯穿着防彈衣參加會議,這一個小細節側面描寫了他的安全意識,動畫又給改成史強打趣羅輯,這樣的橋段到底有什麼用啊?為什麼編劇會樂此不疲呢?本來動畫時長就短,這麼有限的時間裡還要把原著側面描寫人物的地方全部删改成垃圾片段,足見其膚淺。
講到這裡某些“動畫黨”可能要開噴了:“你才看了三集,怎麼知道後面有沒有反轉?未知全貌怎麼可以予以評價?”這提到了我的核心觀點:《三體》不是工廠生産出來十二塊面包,前三塊可能因為品控原因很難吃,而後面又可能做出美味的面包;《三體》是一座大廈,地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的劇情環環相扣,如果前面的鋪墊都沒有做好,後面的爆發又怎能給人足夠的震撼?再者通過很多劇情上的細節,我也足以看出《三體》動畫的劇情設計遠遜于原著,我們寫作文模闆誇某部作品“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何謂“跌宕起伏”?原著是這樣處理的:三體鎖死地球科技、監視人類一舉一動(伏)——面壁計劃開始,四位救世主産生并行動(起)——羅輯擺爛挂機、泰勒被輕松破壁、另外兩位面壁者的計劃也飽受質疑(伏)——羅輯醒悟,開始工作,對星星發出神秘咒語(起)——羅輯被襲擊,現代醫療無法治愈,隻能冬眠到未來,雷迪亞茲被破壁,被石頭砸死(伏)——兩百年後科技發達,地下城市、太空艦隊(起)——人類科技仍被鎖死、智子無法逾越,一顆水滴輕松擊沉兩千戰艦,人類一敗塗地(伏)——咒語驗證,羅輯再次成為救世主(起)——雪地工程,人們發現所謂“救世主”不過是一個為了和自己家人團員的騙子(伏)——最終對決,羅輯以兩個文明的存亡威脅三體艦隊退兵(起)。動畫大可不必照搬小說的節奏,但動畫自己設定的節奏也是稀巴爛。自從第一幕“古筝計劃”結束,它的節奏就是一條平平淡淡的直線——因為反派太過弱智,一點威脅都沒有,我之前也提到過,完全不用搞什麼丁儀實驗的戲份,直接做智子如何制造的片段,一段路人看不懂、了解一點的人尬穿地闆的實驗,表現力實在太差,我看完之後的反應就是“啊?科技被鎖死了?四百年後外星人入侵地球?然後呢?”,而制造智子的片段,既能通過“染色計劃”、“神迹計劃”順帶講解下ETO,主題從保衛地球抵抗敵人升華到人與自然與家園,也可以通過技術對比展現出敵人的無比強大,這樣節奏就能慢慢地“沉”下去,以後再通過面壁計劃來“起”,激起人們收看地欲望。當然這也是我随手舉的一個例子,在第三集更新前一個星期很多視頻評論區的網友也探讨了劇情設計的更多可能。另一方面正方的動作還沒有開始,所以也沒有什麼“起”的可能,我從前三集的一些畫面也能看出來制作方想要“伏”下去,比如灰蒙蒙的城市、關于三體的各種新聞以及二集對主角展開的刺殺,都有黑雲壓城城欲摧的感覺,但是這些設計直接劇情裡一堆自相矛盾的東西給破壞了:意義不明的LED斑馬線和電子手铐,這種沒用的東西和“審判日”号上伊文斯那十幾年前的厚重的台式電腦顯示器形成了鮮明對比——說發達吧,故事背景應該是在2010年前後;說虛構作品時間線不應與現實對比吧,可這麼“先進”的科技和如此落後的電腦能出現在同一集同一個時間點?第二個很影響觀感的東西便是我第一段提到的莫名其妙的滑稽的劇情:飙車劇情、羅輯在車裡像小醜一樣的表演、史強偷看羅輯的筆記、第三集開會前史強的一系列玩笑......為什麼現在的垃圾影視作品都這麼喜歡強行加入喜劇環節?不覺得不合适嗎?
輸出完畢,寫了四個半小時才完成,希望可以一次過審,也希望某些人來杠我的時候可以帶着劇情來讨論,不要用什麼”人類不感謝羅輯觀衆不喜歡三體“這種沒有營養的言論來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