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多人沒看懂哈,我來說說為什麼奈飛會投這部片。

首先這是一部很對奈飛口味的亞洲種類片,為啥這麼說呢,從大爆的《鱿魚遊戲》和奈飛投的台灣片來看,他們太喜歡犯罪題材了,如果再有點神秘的東方文化就更好了。

這部片集齊了,命案,約會軟件,小衆心理疾病,神婆,LGBT、制服身份女性等等等。這些标簽随便讓AI生成一個劇本,大概也會吸引投資方的眼球。

其次整部影片其實是在講孤獨是如何讓人發瘋的,社交網絡無法拯救孤獨,求神拜佛無法拯救弧度,甚至連殺人都無法拯救孤獨,真正能拯救孤獨的是你擁有了一個懂你的人,就像是找到了另一半的自己。但是大部分人都無法找到,那麼這世界為了拯救人類孤獨的大腦,消耗掉運轉和冗餘,才會發明出那麼多,多餘的事情。

最後,(涉及劇透)很多人覺得背景缺失,其實是電視劇這種形式的鍋,果然拍成電影應該節奏就更好。其實我倒是覺得背景不需要交代那麼清楚,女警察為什麼一再找男主?因為在出車禍前,她是自認為韓國最性感的女警察,坐輪椅後,她太希望被重新肯定性魅力了,男主在這方面激怒了她,徹底刺激到了她,所以她反複找到男主,哪怕被丢在要被拆遷的地方也要問到,當初為什麼抛棄我?她反複要确認金嶼約會的是不是男主,甚至最後她還保留這兩個棒棒糖。都是因為她太渴望重獲自尊,而男主作為給了她希望又輕易戳破真相(甚至面對她不舉)的人,她恨,她執着。

男主為什麼要殺人?因為他覺得那些相信他的都太蠢了,貪婪又自私,初次見面就像餓鬼一樣撲上來索取,而他隻要稍微敷衍僞裝一下,那些渴求關注的女人就願意跟他出來。這種喜愛和跟随好容易,這些都讓他無比厭惡,因為解決不了孤獨,在這些人眼裡他隻是一個提供男性價值的人,而不是一個人,同事們覺得他的設計修改方案瘋了,合作方覺得他的是學生作品,甚至第一次約他的女人多叫了一個男人一起玩。

女主的殺人動機被按上了小衆疾病名。但女主是最清醒的一位,她知道什麼才是對她最重要的,她也是最享受孤獨的,因為她的病,孤獨是一種舒适。好多人說她選擇了友情,錯了,她隻是選擇了最合适是生活方式,和對她生活下去最重要的東西,她設計的這個軟件。

神婆是主動選擇的孤獨,但是她又通過去夜店排解孤獨,奈飛為了流量竟然讓一個巫婆是個啦啦,祖師爺的棺材闆都蓋不住了。作為推動人物關系的主線人物,她的存在就是為了解釋一些不符合邏輯,但是神仙告訴我了的部分吧。(全劇被神婆圈粉,好想為她而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