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理一下時間線。男主進入循環,小男孩是男主的孩子,孩子在未來時間線(或者可以說是平行世界)。男主因為懷疑自己是否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父親,因此很猶豫是否要讓前女友生下孩子。但是前女友還是自己生下來,男主沒有養育過孩子(這部分影片沒有直接呈現出來,但是未來時間線上小男孩出現了,說明女友還是生下了孩子),因此小男孩說沒見過自己的爸爸。小男孩在未來線也進入了8号出口的循環,與此刻時間線上同樣在循環中的男主相遇。最終男主做出奉獻(自己被洪水沖走,将男孩放在燈牌上)救下了小男孩,最終小男孩走出循環,回到了未來時間線。男主沒有被淹死最終也走出了循環,回到了此刻時間線。男主通過在循環中與孩子的相處,遭遇各種催育象征和各種人生思考,想通了自己是否該成為父親。于是男主走出循環後,勇敢地選擇成為父親,并為地鐵上被他人冷漠對待的母子發聲。

導演的意圖昭然若揭,催婚催育片,并向觀衆提倡對生育更友好的環境,男主處于循環中時多次出現嬰兒哭聲,意圖已經非常明顯。我不知道,在日本拍電影是否需要承擔一定的政治任務,難道這就是導演自己全部的真實想法嗎?

不過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男主前女友說的那句“沒有人知道哪條路是對的”,不管是在通道裡還是在現實世界,大家基本上都是在過循環和重複的生活。在一些社會時鐘的時間節點,人們還是會猶豫和懷疑自己,例如,我是否應該結婚了,我是否應該生育了,我是否真的需要繼續幹這份工作……,導演想告訴你,如果命運給了你做父母的機會,也許不該猶豫,那就去擔任父母的角色吧,誰也不知道後果是好是壞,因為“沒有人知道哪條路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