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集還沒播出來前,大家對為什麼選這個現代工藝品存疑。粉絲急着解釋“那是因為她是最近過去的,隻有她認識回家的路。”

然而一二集裡面明白的拍了女主狠狠抱住男主,大哭:“家人!我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

...

上網一查這個玉壺的背景,都可以看到是俞老師為了打臉大英博物館說中國現在沒有這種技術了這句話,從說好的别的收藏家那裡又要回來,再低價賣給大英的。

...

哥哥姐姐伯伯阿姨爺爺奶奶,給看劇的家人們集體意識一下整起來了啊,然而,這個玉壺難道隻是在英國才成的精變成的人? 為了符合建國後不準成精的規則?所以她表現的就和沒去過中國,沒和中國人打過交道,沒見過大媽跳廣場舞一樣?在英國成人了也需要靠真正的文物告訴她,中國人長啥樣子? 換句話說,親爹的話看來當初都聽不懂,一到了英國成精後自己講的是中國話都不知道就會說了。

類似的邏輯硬傷太多了,無法證明他們真的在開拍前有認真考慮過選這個工藝品的理由。既然隻有玉壺知道回家的路這個理由被主創打臉了,以及最後結尾她說有機會也不會和文物們出逃,因為大家不做偷雞摸狗之事,随之自己也回英國了。那是不是可以理解為當初哪個文物跟着男主回國都可以,反正隻是為了讀信,怎樣都還是要回去的?與其玉壺這個堂堂正正被賣過去的工藝品回國見家人們,為什麼不把這個珍貴的機會留給可以其他文物,讓它們親自見見許久未見的家人,看看新中國的新面貌,感覺會更感人。

無論什麼原因,主創并未繼續清楚明白地解釋過選玉壺的原因,無論是因為它好看适合這套拟人的漢服?還是它最年輕,其他文物跑不動了?或者是因為玉壺年紀最小,演繹起來可以不需要這麼深沉?看到一些觀衆的疑問,主創有下場解釋,但哪怕看完最後一集,也還是沒解釋清楚為什麼選玉壺,劇中除了念個玉壺名字,也沒有任何更多它背後所代表的意義的介紹。

...

粉絲人太好了,解釋了一堆,但是可惜劇的邏輯沒兜住啊,前後左右都沒達到邏輯自洽。

給這部提意見,不代表不愛國,無法理智對話隻會搞極端的人請自重。

雖然大英博物館方面宣稱,館藏的中國文物是通過饋贈、購買、交換等方式獲得的,但實質上,伴随着英國的殖民擴張步伐,戰争期間的瘋狂掠奪、盜賣,各國的曆史文化典藏、奇珍異寶紛紛流入英國本土,并彙集到大英博物館中。

據中國文物學會統計,自鴉片戰争至今,共有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海外,其中國家一、二級文物數量就達100餘萬件。文物大量流失是國人心中揮之不去的傷痛,從其流失之日起,每一個海内外中國人都希望有朝一日它們能重返祖國的懷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