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幾個我印象深刻的點吧,編劇挺有思想的。
第一點,崔立新這個人物,表面上是喜歡若歆,一直為她花錢想給她最好的。但實際上,連若歆喜歡什麼都不知道。我就是養條狗,都知道它的喜好、它的體質如何(我家确實有狗)。崔立新怎麼敢,腆着臉說自己喜歡若歆呢?何況在若歆拒絕他後,他像個瘋狗一樣辱罵若歆、陷害若歆,和某撕蔥一個德行。最後人物領盒飯的時候,還用“初遇”來洗白,有點牽強了。
第二個,是若歆陪同徐總參加了幾次宴會。宴會上,女性無一例外都是以“女伴”的身份出席,即使畢業于名校、拿了碩士學位的女性,也隻不過是宴會上男人身份的象征。更諷刺的是,徐總向合作方介紹若歆的職位和能力,對方那幾個油膩男人卻像沒聽見似的,隻知道誇若歆漂亮。而那幾個油膩男人的女伴,也不在意若歆的工作能力,隻是問她禮服的牌子。若歆臉上掠過一絲尴尬,但很快就巧妙化解,将話題引回工作上。
這裡編劇并沒有把“女性被物化”這個點展開說,隻是柔和地打着太極拳。除了對女性困境很敏感的觀衆,應該很難有男性注意到若歆臉上掠過的那一絲尴尬吧。甚至我媽,也隻是從劇情裡提煉出“女性外貌很重要,是個職場加分項”的道理。我媽都是在我的反複提示之下,才意識到女性在職場的被“物化”,意識到同等能力下,女性成功更加不易。可見,如此隐晦的諷刺,很難起到醍醐灌頂的作用,很難針砭時弊、去啟發觀衆的思想,讓大衆意識到女性面對的結構性壓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