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幾集《理想之城》,本身不愛看電視劇,也沒有那個時間,因為涉及本行業,帶着挑刺的心理看了一些,依我來看,這又是一部懸浮劇,把一個公司的風清氣正和發展前途全系在一個造價師身上,試圖以“一張幹淨的造價表”來打造一個“理想之城”,開玩笑……
誰能告訴我,所謂“幹淨的造價表”是指什麼?
造價表的組成,本身就是企業的各種利益組成。因為工程造價有其規則,各單位考慮的因素也相似,除了有一些涉及本企業管理或者外地施工等成本不同,其他部分差别不會特别大。以前我做市場時,也見過相差巨大的報價,那是一個三層辦公樓的小工程,其他單位報價均在1000萬至1100萬之間,隻有一個單位報價在800萬,本身應該是合理低價中标,但經過查看标書,評标委員會發現,該單位有一項主材未算,這是典型的造價員和審核人員全部失職,一度成了業内的笑話。
企業有效益有利潤才能經營,以劇中的概念,蘇筱做出的造價表既“幹淨”又能獲得利潤,而且常常憑一己之力使得項目中标,這在真正的投标活動中,是沒有的。任何投标報價,都是由分管領導、項目經理、造價經理、造價員反複測算、反複讨論得出的結果。項目中标,功勞不會是任何個人的,不中标,互相推诿、互相指責,這都很正常。
沒有常勝将軍
蘇筱在投标中,似乎屢戰屢勝,每次都能站在上帝的視角完成報價,完美命中甲方的中心。這在現實生活中,也不那麼“現實”。
投标報價時要盡可能的全面、合理,但這僅是一個方面,還有一部分在于附加的分值,比如,單位資質、取得的獎項、項目經理業績、體系認證、技術标分值、讓利談判等等,各種因素太多了。
劇中對投标的過程簡而又簡,隻是突出了蘇筱的個人的能力,還是一絲“大女主”的光環在裡面,這一點真的不敢苟同。
任何一個好的造價師,都是千錘百煉、曆經磨難,而且最好具有一定的一線施工經驗,沒有一個是剛畢業沒幾年就可以獨擋一面,扛起大旗的。這個專業,經驗大于決心。
建築行業投标,真的沒有常勝将軍,沒有屢戰屢勝,隻有屢敗屢戰。

蘇筱準确預估對手報價 衆人一臉驚訝
職責不夠清晰
從劇情來看,蘇筱還在管理勞務,建立了一個“勞務公司評估體系”,這應該屬于成本管理的範疇,一般總包單位都會有專門的成本管理部門,設定由她來同時管理勞務,隻能認為天成公司規模小,職責劃分不夠清晰。而且現在基本上一級以上建築施工企業,多年前都已經建立了勞務公司管理體系,實在不能算是一個有創意的新生的事物。
正常來說,造價和成本,息息相關,但又是各自獨立運行的兩個部門,這一點劇中有點含糊了。
不僅如此,也許為了突出女主的遭遇,在最初一面臨時牆倒掉的時候,一緻要求她來背鍋。那麼,建築公司的安全責任管理制度是擺設嗎?任何一個安全事故,尤其是砸到了領導的安全事故,是不可以這麼簡簡單單的找一個背鍋俠處理了之的。

視頻截圖
上級主管部門安監站會成立專門調查小組,從企業安全負責人(A證)、項目經理(B證)、專職安全員(C證)全部查起,确定事故責任人,對事故涉及的材料、施工工藝追根溯源,沒有一個逃得過,更不可能簡單讓一個造價員扛起來。當安監站是空氣呢?
現實中的建築企業
單位去年九位高層,無一女性。今年十位高層,兩位女性,這兩位分管成本和造價。我不清楚其他建築類企業是否也會出現高層管理人員性别比如此之大的情況,在我接觸到若幹同行業公司裡,大部分是這樣的。有些企業甚至女性中層管理人員都很少。
也許是行業性質的原因,本身從事建築專業的女性,更多側重于設計、造價、資料,做施工管理的少之又少,艱苦的一線環境和複雜的關系協調都很難留住女性。劇中這一點細節性的把握還是準确的。赢海集團中高層會議,整個會議室就坐的分公司、子公司領導全部是男性,這也是很現實的一面。
曾有兩個做過施工員的大姐,都是一次能喝一斤52度白酒的量,問起來為何酒量這麼大,回答說,連酒都不會喝,在工地管不住任何人。
“理想之城”描繪的是“理想的建築企業”,與現實相去甚遠。老友說,專業的人不能看行業劇。深感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