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第一次看已經過去了十年,今年刷到步步後忍不住又看了一遍,感受相較于第一次有了很大的變化,最大的變化其實還是在于能夠更深刻地明白了這部劇所表達的一個核心——曆史不容更改,無論是誰,都隻能做曆史的旁觀者。
初次觀看,到最後也沒能明白,為什麼要給若曦安排那麼多感情線,這次在看得到了答案。
相較于說若曦“不專一,誰都喜歡”,我更傾向于這一人物的安排在于借她之眼帶我們走進那一場九子奪嫡。作為九子奪嫡最大的兩派——四阿哥和八阿哥以及他們各自的支持者,如果我們以普通叙事角度來看,難免會有種看曆史劇的枯燥感,而借若曦與他們各位阿哥的感情,反而能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他們的個性。
說一下和若曦有愛情線的各位阿哥。
首先說十阿哥,安排十阿哥作為第一個喜歡上若曦的人,我想也是經過思考的。十阿哥作為八阿哥黨,經常去貝勒府,與若曦見面的次數多,也與若曦玩性相同,又是衆阿哥中沒有取嫡妻的人,一開始安排他和若曦的感情線最為合适。同為八阿哥黨的九阿哥,一開始就展現了他的陰狠,他與若曦是絕對不會有感情線的;十四初期還沒有成熟,脾氣耿直,隻把若曦當玩伴沒想過喜歡,從後面我們也能看出來,他對若曦是慢慢喜歡上的;八阿哥,一開始對若曦隻當是妻子妹妹那種還未長大的小姑娘。而從若曦的眼中,能夠看到十阿哥的天真,用劇裡若曦的話來說就是“草包阿哥”,十阿哥的這一愛情線,出現于若曦孩童時期。
再說八阿哥,劇裡出現過描述他的較多的一個字就是“賢”,若曦見他第一面時,他對她溫潤一笑,遞給她一方手帕讓她不要傷心了,而後每次面對若曦,他總是微笑對待,整個一溫文爾雅的翩翩公子,漸漸地也走進了若曦心裡。值得注意的是,前期九子奪嫡還未進入高潮階段,因此若曦也未曾感到危機,當她注意到作為姐夫的八阿哥對自己不同的暧昧态度也隻是作小女兒家姿态,對應了從孩童走向少女的階段。而這時,若曦本人也就是張曉對改變曆史還是有所希望的,也因此決定放肆一回,投入八阿哥溫情的懷抱裡。真正讓她第一次感到危機是在八阿哥态度堅決地拒絕退出争奪皇位的時候,作為觀衆,我看到的是張曉也就是若曦臉上的恐懼,她第一次真正意識到曆史的發展不是她能夠掌控的。從她與八阿哥這一段情,我們看到了八阿哥卑微的出身,即使他被贊頌為八賢王,也掩蓋不了卑微出身給他帶來的一切痛苦,所以哪怕是賢王,為了得到皇位也要步步為營。
第三說四阿哥,其實我認為四阿哥在若曦心裡的地位是貫穿始終的,前期是因為張曉作為一個現代人知道最終是四阿哥取得皇位而對四阿哥感到害怕,中期是在九子奪嫡中選擇四阿哥作為栖息地,要說感情,肯定有,但是我覺得更多還是在争奪皇位這一混戰中選擇了四阿哥作為保護最後掙得生的希望,到後期若曦對四阿哥才是愛情大于為自己争奪生的希望。這時候若曦已經從少女向成熟的時期發展,看待曆史也從抱有希望到失望逐漸過渡,四阿哥對若曦也是逐漸由感興趣到喜歡到愛戀轉變。我們也從這一時期,看到德妃對對他的冷漠與對十四阿哥的熱情形成的強烈對比,這應該也是四阿哥有意争奪皇位的因素之一,同時也展現了他高于常人的忍耐力,花費大量時間隐匿于黑暗按兵不動,一朝浮現就是打的他人措手不及,但他也确實是一位心系百姓的人。
最後說十四阿哥,我隻想說,劇裡展現的十四阿哥真的很幸福。德妃寵愛,後期皇帝贊賞,兄弟沒有刻意加害于他的,相比于八阿哥和四阿哥實在是太幸福了,可能也因此造就了他成為一個脾氣耿直的人。但他其實也是一個頗有心機的,比如若曦讓他幫忙給八阿哥轉交手镯時,他明明看到老四和老十三,還專門讓他們看到,誤會他與若曦有點什麼。他對若曦的喜歡同樣是過渡的,從不感興趣到意識到喜歡再到刻意讨好最後到願意用先帝遺照幫若曦出宮,感情一步步加深。但若曦對他從沒有喜歡,隻當他是朋友。
與若曦有愛情線的四位阿哥,除去十阿哥,都是争奪皇位的熱門人選。若曦的出現,不僅帶我們看了這四位阿哥的脾性性格,還帶我們看到了康熙帝的威嚴、無奈、多疑、有計謀等,以及帶我們看了曆史幾段重要的轉折點,比如一廢太子和二廢太子。其實除了這幾位阿哥,着筆較多的還有太子、九阿哥、十三阿哥。其中十三阿哥最令人疼惜,他與若曦的“無關風月”實在是太讓人羨慕,他是最懂若曦的,若曦也是最懂他的,因此在十三被發落養蜂夾道時若曦甯願自己受罰也要為他求得綠蕪的照顧。所以其實相比于說若曦不專一誰都喜歡,我更傾向于作者是安排“若曦”這一線索,推動劇情(是劇情不是曆史)的發展,也借若曦的眼睛,向觀衆們展現九子奪嫡的那段曆史。
劇中對于女子的描繪雖不及衆位阿哥多,但也有出彩之處,最精彩的我想要給郭洛羅明慧。劇裡将她描繪的很立體,有争風吃醋的小女人感,有耍手段的狡詐感,更有敢為八阿哥上朝面見聖人的不卑不亢感。她代替八阿哥上朝向康熙拜壽,即使不受康熙待見,依舊笑容滿面,從容地周旋于各位阿哥中,仿佛八阿哥沒有被冷落,我們借若曦的眼看,實在是難免心生敬佩。
這部劇,最大的核心我覺得就是在說曆史的不容改變,從若曦與衆阿哥的相處中就能看到,若曦嘗試過更改曆史但失敗了,劇裡也很多次出現一種鏡頭——紅牆高樓裡若曦隻身一人,被困于這紅牆裡仿佛落網的蝴蝶一般無法動彈,更直觀的展現了她的渺小和曆史的宏大。這也是我覺得這部劇最悲的原因,它不是失戀的悲,不是傷痛的悲,而是你已經知曉結局卻隻能幹眼看着沒法改變的無力的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