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這部電影隻是為三蟲同框所做的鋪墊之一,沒想到卻收獲格外的驚喜: 章魚博士在我心目中能在一衆反派中排前三。且容我說道說道~
首先是其外形上的設計,時髦拉轟的八爪臂,西裝+流氓風的混搭着裝,未來與複古的結合竟毫無突兀感,獨樹一幟,一眼就難以忘記。而得益于八爪臂這一絕佳設計,打鬥戲的可能性被充分發掘,在空間上,有大幅度的垂直(牆壁)和縱深(列車),立體感在快速的移動和變換中被拉滿;在動作上,炮彈般的密集爪擊配上強有力的聲效,其打擊質感竟得到了一種拟人的,拳拳到肉的效果,這不僅作用于感官刺激,同時也契合了道具設計: 八爪臂的源功能便是作為使用者的高級手臂去盡情揮動。
其次是情節上的設計,在和第一部反派較為相似的“瘋狂科學家”人設的基礎上,增加了通過以死謝罪從而完成自我救贖的高光時刻,這樣一個由明轉暗,再由暗轉明的人物弧光,何嘗不是主角彼得帕克的鏡像?對目标的誤判導緻自我身份的迷失,而最終憑借頑強的信念獲得更上一層的身份認同和思想蛻變,可惜的是,彼得帕克能夠在衆人頗具神聖意味的托舉下實現自我價值,而章魚博士卻隻能獨自長眠湖底。回想第一部的反派形象……看來,把反派設為人類而非外星人看來至少有一個好處: 人類是複雜的動物,而當這一複雜性發生于錯綜複雜的人類社會語境,體現在具體人物的行為細節中時,便顯得格外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