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靈籠》第二季完結了,朋友圈裡讨論得那叫一個熱鬧,有說神作的,有罵喂屎的,兩股勢力瘋狂對線。

尤其是在小破站和知乎上,幾乎成了割裂最強的兩個端,妥妥正反方對決,比過年搶紅包還激烈。

那,這部科幻國漫到底是好是壞呢?

首先,豆瓣上給出的評分是很高的。8.9分,這實力不是戀愛大陸那些能夠碰瓷的。雖然這些年豆瓣已經成為了一個不太靠譜的評分平台,但還是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我們還是先以B站用戶核心主陣地來談談靈籠2好的部分吧。

首先是劇情方面,B站上誇得那是一個天花亂墜。說第一季的燈塔像個高壓鍋,塵民和上民天天玩生存版狼人殺;第二季直接開新地圖,地面冒出個龍骨村,全村人穿着粗布麻衣,卻用針灸拔罐治傷員,扛着六合大槍打怪獸,活脫脫末世裡的賽博桃源。

更絕的是,劇情裡搞的文明對照實驗:燈塔搞情感有罪,把人性當病毒隔離;龍骨村卻用覺行者搞人體潛能開發,直接讓馬克從獸化工具人變成意識覺醒者。

...

然後是畫面了。

靈籠2的畫質,用網友的話說就是經費在屏幕上蹦迪。噬極獸的鱗片會反光,肌肉一抖能看見皮下血管;馬克獸化時毛孔都清晰可見,連汗珠滾落的軌迹都像慢動作拍的水滴廣告。

這建模水平,網友們說比女朋友檢查男朋友手機還細緻!

最殺瘋的是動作戲。烏蘭麥朵舞六合大槍那段,槍尖帶出的電弧特效,網友直呼老祖宗傳下來的槍法配上賽博電流,這波是傳統武術VS未來科技,孫悟空打滅霸都得叫一聲好!

還有查爾斯變身臨淵者機甲時,金屬融合的視覺效果,彈幕狂刷PPT動畫看了想辭職——這波對比,直接把國産特效拉到了好萊塢蹭飯的水平。

再次就是人物塑造方面,好的部分是堪稱全員戲精在線飙戲。馬克從忠犬隊長黑化成半獸哲學家,網友調侃:這兄弟一會是人,一會是獸,導演組給他開了個‘獸化切換鍵’?

白月魁更是重量級,身背滅世秘密,臉上敷着面膜淡定指點江山,網友笑稱這姐們兒是末世版王境澤,嘴上說‘不搞事’,手裡握着拯救人類的劇本。

最戳人的是卑微小角色。比如4068(随影)的黑化,不是單純的壞,而是被等級制度壓到扭曲的求生欲爆棚。

網友淚目:看着他從跪着求生到站着癫狂,比看爽文還紮心。這種複雜的人性刻畫,讓角色不再是紙片人,而是帶着血肉的末日NPC——每個選擇都像在玻璃渣裡找糖吃,甜中帶血。

...

最後是深度内核了。

靈籠2最狠的,是把中國哲學塞進末世世界觀。龍骨村的天人合一生态農業,直接怼燈塔的機械統治,網友頓悟:這不就是《桃花源記》怼《1984》?

陶淵明大戰老大哥!而生命源質的設定,更是把人類命運共同體玩出花——覺行者靠情感聯結激活能力,燈塔靠理性割裂維持秩序,這波對比,堪比給觀衆喂了碗辯證法心靈雞湯。

更妙的是角色台詞裡的金句。白月魁那句殺一人以存天下,而非殺一人以利天下,網友瘋狂截圖:這姐們兒是末世版張良,謀略值拉滿!

而馬克在意識空間裡的掙紮,直接讓哲學系學生破防:這波是存在主義VS工具理性,薩特看了都想遞煙。

不過說好是這些,說差的也是逃不過這些,尤其是人設,劇情。知乎網友們的邏輯細節,真的是掘地三尺了。

首先第一個争議點,就是馬克的工具人命運。網友們的吐槽總結起來就一句話:馬克,你這輩子是不是除了被利用就沒幹過别的?

第一季他當燈塔的打工人,被查爾斯坑;第二季當白老闆的試驗品,被脊蠱寄生;最後一集直接變成瑪娜生态的充電寶,全程像被編劇牽着線的提線木偶。這不就是現實裡被領導PUA的打工人嗎?

今天讓你沖KPI,明天讓你背鍋,後天直接讓你當公司吉祥物——哦不對,是生态嵌合體。

最絕的是馬克的複活機制。網友戲稱:冉冰死了?沒事,馬克當充電寶!麥朵死了?沒事,馬克再充一次!

這波操作不就是某互聯網大廠的996福報論——老闆說你要有奉獻精神,結果你加班猝死,老闆說這是你的福報,下輩子還能繼續奮鬥。

馬克這波屬于是連下輩子都安排明白了,編劇生怕觀衆不知道工具人永動機的精髓。

...

第二個争議點是白老闆。

第二季另一個被噴慘的角色,當屬白月魁。第一季她可是白老闆——高冷、神秘、武力值爆表,像極了《黑客帝國》裡的崔妮蒂。

第二季直接變身白講師,整天給馬克上思想課,還動不動來段PPT式劇情推進(網友吐槽:你擱這兒給我講PPT呢?)。

最離譜的是,她一邊說我要拯救人類,一邊搞人體實驗,最後還把自己的命搭進去,這波操作讓網友直呼:大姐,你劇本拿反了吧?

更魔幻的是,白老闆的犧牲被網友戲稱為自殺式KPI。她明明可以慢慢培養馬克,卻非要急吼吼地送人頭,臨死前還露出欣慰的笑容。

這畫面像極了那些年底沖業績的領導,自己先跳崖,然後對下屬說:你們一定要繼承我的意志啊!結果下屬們看着爛攤子心想:您這KPI是完成了,我們可咋整?

這波啊,這波叫理想主義者的慘淡收場,編劇可能想表達犧牲的代價,卻用力過猛,讓角色變成了工具人制造機。

...

第三大争議點是查爾斯了。

如果說馬克是工具人,白老闆是PPT怪,那查爾斯就是第二季的逆襲之光。

第一季他像《甄嬛傳》裡的反派,陰狠毒辣還帶點中二;第二季突然變成帶善人,一邊喊我要守護燈塔,一邊給親爹擦屁股,最後還為了大義犧牲自己。這波洗白操作讓網友直呼:查爾斯,你是被綁架了就眨眨眼!

查爾斯的轉變其實符合國産反派洗白公式:第一步,揭露反派背後的苦衷(比如他爹的三大法則其實是權宜之計);第二步,讓他幹點好事(比如阻止燈塔墜落);第三步,搞個悲情結局(臨淵者自爆)。

這波操作像極了《都挺好》裡的蘇大強——前半輩子作天作地,後半輩子洗心革面,觀衆直接真香。

但查爾斯洗白的争議在于動機合理性。有網友質疑:他前面搞死冉冰,現在突然父愛爆棚,這轉變也太生硬了吧?确實,編劇給他加了親情線是想讓角色立體,但處理得太倉促,反而像在吃書。

這就好比你在職場裡天天怼同事,突然有一天說你其實是為了他好,别人隻會覺得你在演苦情戲。

對比好壞的部分,好像兩邊各執一詞,一時難分搞下。但是8.9分擺在那,任你罵聲再重,它依舊雷打不動啊。

...

靈籠第二季的争議,本質上反映了國産動畫的成長煩惱。

B站用戶追《靈籠2》像追星,動不動就白月魁老婆賽高!查爾斯機械飛升我哭死,評論區人均文藝複興,連戰鬥場面都能嗑出CP感。

知乎er們則像拿着放大鏡的福爾摩斯,逐幀分析劇情邏輯漏洞,吐槽馬克全程工具人白老闆人設崩盤,甚至扣上中式修仙縫合怪的帽子。

這反差萌比馬克的獸化形态還分裂——一邊是熱血上頭的情感宣洩,一邊是冷酷無情的理性解剖。

要說這倆平台為啥掐架,本質是觀衆需求錯位。B站用戶要的是視覺爆炸+角色帶感,靈籠那電影級特效和絕美打戲,完美戳中二次元爽點。

知乎er們要的是邏輯自洽+人性深度,一旦劇情出現為了虐而虐的強行轉折,立刻開啟審判模式。這就好比吃火鍋,B站人關心毛肚脆不脆,知乎er卻在研究火鍋底料有沒有地溝油——關注點根本不在一個維度。

B站粉絲為特效和打戲狂歡,是因為《靈籠》終于做到了好萊塢級别的視覺奇觀。

知乎er為劇情邏輯發難,是因為科幻内核依然困在修仙玄學的框架裡。這就像吃火鍋,有人誇毛肚新鮮,有人吐槽底料不正宗——都是真問題,但都沒說到點子上。

...

《靈籠》最值得肯定的,是它敢于在末日題材中加入東方哲學。瑪娜生态的共生理念、生命源質的修仙設定,都是對傳統科幻的颠覆性嘗試。

但這些創新也帶來了水土不服——觀衆既不接受完全的西方末日叙事,又對科幻+修仙的混搭感到違和。這就像給火鍋加了中藥底料,老顧客覺得不倫不類,新顧客又嫌不夠正宗。

更關鍵的是,《靈籠》在角色塑造上陷入了爽劇與深度的兩難。既要滿足觀衆對強角色的期待,又要探讨人性與文明的宏大命題,結果導緻角色行為時常邏輯掉線。

馬克的工具人化、白月魁的保姆化、查爾斯的機械洗白,本質上都是創作者在商業與藝術之間的妥協。這波操作讓我想起國産手機廠商——堆料堆得飛起,系統優化卻總差點意思。

作為一個混迹互聯網多年的老油條,我看《靈籠2》就像看自己的孩子——明明問題一堆,但就是忍不住想誇兩句。

它的特效是PPT動畫嗎?确實有部分場景像PPT切換。但它的人設有崩嗎?至少每個角色都貢獻了話題度。它的劇情有邏輯漏洞嗎?但每次轉折都能引發全網熱議。

...

《靈籠》的争議,恰恰證明國産科幻正在撕開低幼動畫的标簽。當觀衆開始為角色的動機、劇情的合理性較真,說明大家不再滿足于畫面好看就完事,而是真正把《靈籠》當作嚴肅作品來審視。

這就像吃火鍋,從追求吃飽就行到講究食材品質,本身就是消費升級的體現。

至于馬克的工具人、白老闆的保姆化、查爾斯的強行洗白,我倒覺得這是國産科幻的必經之路。就像學走路的孩子,先跌跌撞撞,再慢慢找到平衡。

《靈籠》或許現在走得有點踉跄,但總比原地踏步強。希望第三季能少點PPT動畫,多點人性掙紮;少點機械降神,多點邏輯自洽。畢竟,我們等的不是完美的《靈籠》,而是那個願意在科幻深水區蹚路的中國動畫。

最後,我想對所有觀衆說:别急着罵,也别無腦吹。國産科幻就像火鍋裡的毛肚,需要時間和耐心去燙熟。當我們放下對完美作品的執念,或許就能看到——在罵聲與愛聲中,《靈籠》正在破繭成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