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的阿爾卡蒂奧——老何塞
第二代的阿爾卡蒂奧——二代目卡
第二代的奧雷裡亞諾——上校
第二代的蕾梅黛絲——白月光蕾
第三代的阿爾卡蒂奧——三代目卡
第四代的蕾梅黛絲-美人兒蕾
磨蹭一周,終于把網飛的《百年孤獨》看完,一天一集,強度甚輕。
江湖素有約定俗成的觀點說《百年孤獨》是最難影視化的名著,有傳言說是馬爾克斯本人一直扣着不讓拍,點名表示隻有黑澤明能拍出應有效果。
因此自打網飛官宣該項目起,就讓我分外關注。
像這樣的IP具有天然的受衆群,影視化之後承受争議也無法避免,正因為難改編,網上許多書迷表達了對影視化版本的抗拒,我的看法相反——
原著自然有文字的意蘊之美,但美人兒蕾梅黛絲飛升瞬間、下了四年多雨的馬孔多、烏爾蘇拉鞭撻三代目卡的片段、阿瑪蘭妲臨死前當擺渡人收信件的橋段,當然還有上校行刑時刻……
我是真的想看會有怎樣的影像呈現啊!
甚至尺度大的話,我還想看看二代目卡的大捷豹,究竟有多大。
書迷們劇粉們,我這就開始大放厥詞了。
>>>改編
影視版本在呈現那段載入史冊的開頭前,還預先呈現了布恩迪亞家族宿命感的結局——破敗的家、羊皮卷上的密碼,還有難産而死的她和正在被螞蟻吃掉的他。
這一度讓我以為這八集将囊括整本書,心有惴惴。
還好,目前的影視版本,講述的原著内容剛剛過半,主要圍繞布恩迪亞家族前三代展開;最後一集,第四代的美人兒蕾梅黛絲以及雙胞胎阿爾卡蒂奧第二、奧雷裡亞諾第二剛剛登場,暫且亮了個相。
而且告一段落選擇的節點還蠻不錯的:上校行刑,再次呈現摸冰塊的下午首尾呼應一波;
老何塞、二代目卡之死,标志着馬孔多“沒有超過三十歲,也沒人死去的樂土”融入世俗後終究階段性落幕;
上校進攻馬孔多,讓烏爾蘇拉結尾時說出“最終還是生了個怪物”,對谶語的回應。
與很多影評說的“複刻原著”觀點不同,個人認為《百年孤獨》影視化初體驗改編幅度不小、影視化想法不少。
比如三代目卡和桑塔索菲亞成家生育的時間點前置不少。不過,這些順序問題末節略去不表。
或者說,前三集的确帶着鐐铐束手束腳,還用上大段旁白叙事來念課文,唯恐改一下就被挨罵;但第四集過後,情況有所不同。
IMDb上,海外觀衆對分集的評分也是前兩集口碑平平,第三集開始逐集走高。
書中白月光蕾對青春期到來的驚恐淺淺着墨,影視版本以這個點為餌,點名該集主題——白月光蕾成年啦,要和上校完婚啦,她的悲劇結局也要來啦。
片尾當她誤服鴉片酊造成失血,與這個片頭又呼應上了。
影視版本還有條更明顯的沖突線:自由黨和保守黨的政治主張貫穿全劇,甚至大篇幅是在營造這種沖突。
這種感覺怎麼說呢?像是“拉丁美《紅樓夢》”影視化成了“拉丁美《走向共和》”“拉丁美《覺醒年代》”。
包括原著視角一直在馬孔多鎮上,鮮有外部視角,而劇中呈現了上校在外打仗的具體場景。原著中對上校多年的打仗經驗,是一段話就總結完的▽
②全鎮被失眠症所染,這段場景還融入了蠻多趣味性的元素和配樂,最終的呈現符合了我腦海中的想象。
③二代目卡之死,那條一直流向烏爾蘇拉的血線;
老何塞下葬後,馬孔多鎮上飄着故事的小黃花,畫面都不錯。
④劇中添加了一處疑似原創的“魔幻”場景:麗貝卡在等候婚期期間,夜夜自慰引起家裡地震。
初看沒太明白,而後細想,嘗試揣摩一下:意在說明麗貝卡是容易為欲望所惑,将情欲置于愛情之上的女人;地震就很好解釋了——二代目卡的icon之一了。
在我看來,《百年孤獨》影視初體驗最大的問題就在選角。由此,還帶來人設、表演方面,我認為存疑的地方。
頭号災難,烏爾蘇拉。
年輕時的烏爾蘇拉選角尚可,很有那種堅韌、母性的感覺。老年烏爾蘇拉,幾處場景看不出她作為馬孔多實際話事人的威嚴所在。
另一位則是二代目卡。
他的問題主要在形象上,說好的巨人形象,哪都大尤其是堪比嫪毐的大捷豹呢?這位肌肉男最多隻能稱得上健壯而已吧。
其他人物目前看來問題不多——
上校不可避免地在影視化過程中進行了主角光環式地美化和強化,就打仗的幾個鏡頭看,帥是真帥,嗜血也真嗜血。
我存疑的點是——書中上校每次的決定,都是偏向當下的情感選擇,他後來參與的戰争是一次次被推動的,他政治訴求塑成的過程中可能有過彷徨和遊移,不像劇中有着鮮明的政治主張。
我最喜歡的書中一段文字就是蒙卡達将軍對上校的那句話:人世間沒有任何理想值得以這樣的沉淪作為代價。
庇拉爾的呈現十分飽滿,塑造出了追逐愛情的幻想、母親交出孩子時的脆弱、面對三代目卡的關愛、酒館裡為上校發聲的氣勢,超出了我的預想。
劇中有一點我很欣喜:有不少鏡頭刻畫了阿瑪蘭妲與上校的兄妹情。是啊,她可是到死還記得哥哥死時隻穿拖鞋,并預備好一雙新鞋準備赴黃泉帶給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