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不夠善良的我們》的結局創傷了。我理解這個角度的設定,可我又心痛到無法接受這樣的結局。我承認劇情安排的節奏很好,既有細膩的情感又有懸念。可是不夠,這樣的結尾不夠。
每個主角的“不夠善良”是影片的主題,那麼最後兩集“足夠善良的她們”不僅僅是因為疾病而“互相照顧”的兩個人,而是在彼此面對内心的“敵人”,消弭執念的過程。
簡要對抗的是當初她自己的心魔,是忽視何瑞之還沒有愛上她這個事實卻主動地接受那個不夠誠意的“求婚”,是她在沒有感受到足夠的被愛的前提下一直拿Rebecca當作假想敵,是她沒有被真正地看見和肯定所長期滞留的那份匮乏與空虛...
我一直以為這才是簡慶芬每一集的内心獨白所要表達的東西,我以為她焦急地要找到Rebecca并不是為了見證“敵人”的衰,而是要面對她心中那個長久以來隻靠想象喂養的“對手”,要面對自己的恐懼和陰暗,我甚至因為她們最後莫名其妙的“友誼”而感動到流淚,我以為她和Rebecca的關系好轉是因為她們彼此完成了内心對自己的和解...
可是編劇和導演,最後你們告訴我,簡慶芬最後隻是為了再找到一個最有力量的“何瑞之愛她的證據??”而那個沒有做錯過什麼,小心翼翼地奢求又放棄過愛的Rebecca不僅乳癌晚期,還要成為簡和何play中最關鍵的一環是嗎?她敏感小心,獨立,難道不能一路更加注重心靈成長,去覆蓋那無解的孤獨嗎?既然要探讨婚姻和獨身,為何一定要把車駛入暗巷,讓那月光依然顯得可望不可及呢。一臉真誠認真求愛的于向立在知道她得了乳癌後甚至連抱抱她都沒有,嗚嗚。那他之前的喜歡算什麼。
好,Rebecca很内耗,又長期飲食作息不規律确實患癌的概率很高。可是,她真的必須死嗎?難道她不可以在最脆弱的時候與簡的和解中也收獲了某種程度的心靈成長,變得不那麼内耗,更開闊地面對生活嗎?
何瑞之那句“我很愛我的老婆。”能證明什麼呢?紅葉蛋糕和這句話就可以成為鐵打的他愛簡的證據嗎?如果要這麼寫,那前面應該給觀衆很多能感受到的細節,來襯托是簡太高估re對何的意義,所以扭曲了很多被愛的事實。
實際上,并沒有看到多少這樣的展現,最刺目的是冷暴力和千篇一律的謝謝。一開始的何确實相當不錯,長得帥事業有成帶娃做家務和老婆調侃說笑還有性生活,很多人說這已經完勝現實百分之九十的男人了。除了他媽媽以外,一切看起來相當平靜幸福。可也就止步于此了,後面呢?當媽媽受傷後,當他内心的執念沖突時,他對簡更多的是可怕的冷暴力和忽視。
可能在何的認知裡他真的覺得是愛吧
剛見完面分開時也要對RE說一句:我已經開始想你了。那樣的何瑞之,簡沒有擁有過吧。他的責任感道德感遠遠高于執念,所以他忍住了下車想去見RE的沖動,所以他删掉了那個号碼,最過也不過是為白月光入夢而流下的眼淚。
這隻是他對自己的定義和限制,并不是因為他有多愛簡。愛是願意千千萬萬次地解開你的心結,不讓你受困其中。
簡在這段感情裡是卑微的,因為她也知道,她隻是趁虛而入,甚至也是因為有她的出現,何和Re徹底沒了複合的機會。從一開始,她對于何到底愛不愛她,她就是不确定的,帶着這份不确定,才有了那日漸強壯的“假想敵”。
終于敞開心扉的簡哭着說:“可是我有需要,我需要有人可以聽我說說話,緊緊抱我一下,就算陪着我哭也好。在那段時間裡,如果有誰可以告訴我,你已經做得很好了,我就會在所不惜。”這是多少默默付出的角色,長年積累的不被看見的日漸枯萎的心。真的狠狠共情了,那是她恐懼的根源。無論多大的人,内心都有一個想要被肯定的小孩。
對不起,我真的無法接受這個結局。最後的部分很讓我動容。眼淚全給了這兩集。簡驅車一天去找RE,兩個“敵人”成了“朋友”。女性的友誼永遠讓我熱淚盈眶,那種溫柔細膩心照不宣,是女性專屬。
RE說想吃水煮魚,簡說那我等一下去撒網。簡并不是前面所表現的無趣的人,隻是她太執着被愛,而失去了自己的精彩。簡和re兩次看電視,第二次距離很近,而且那個電視是re特意叫她哥哥送來的。這部分的很多細節讓人動容。
我知道于向立代表的是現實。他一開始明明那麼喜歡,re袒露患癌滿眼淚水地問他,這個懦夫不僅沒有擁抱re,落荒而逃也就罷了,立馬轉身和另外一個女的在一起。是,這些都是現實的男人會出現的情況,可是這樣的情況一定要安排在re身上嗎?我們的Rebecca難道不值得安排一個真心待她的嗎?難道不值得一個就算她患癌也陪伴她的男人嗎?
我理解,我感動,可我也真的很難過。需要找證據的被愛,還是愛嗎?簡可以與何重修舊好,可以頓悟何愛她,但是不應該在這裡,不應該在結局。否則這個人物,就不算是真正的成長和擺脫了“心魔”。
也許真的那個心魔,是我們,尤其是很多女性共有的,「渴望被永遠真誠地愛着」,這才是讓我們奮不顧身的最美麗的夢幻泡影,而這樣的結局(無奈臉)也許是導演的某種慈悲,她告訴我們,我們應該在乎是我們自己的健康,身心,事業,而不是追那瞬息萬變的愛意,和抵抗沒有答案的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