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進這部戲的初衷本是來看一群校園劇熟臉們一起合作一部校園劇,質量應該是有兜底的。

事實證明,是我莽撞了……

《白日夢我》或許從一開始就是一個錯誤。

...

最早知道這部劇是剛播完《小敏家》時,有小道消息說“漸入佳金cp”向涵之和周翊然會在這部劇二搭。

結果劇一播,哎?怎麼女主換成“三裡屯姐妹花”的另外一位——莊達菲了?

不過倒也不是什麼大問題,畢竟莊達菲也是有自己的校園劇代表作的。何況三裡屯姐妹花之間,年齡相仿,沒啥太大的差别。

更何況,翻看主創們之前的作品,不乏《我才不要和你做朋友》、《當我飛奔向你》、《五個撲水少年》等等這樣的校園青春類型的優質作品。

...

一部校園劇能有如此高的下限,這是不多見的。

隻要劇本和拍攝不出大錯,《白日夢我》無論如何都會是一部平均水準以上的作品。

但它偏偏就是拍砸了……事實證明,一部好的電視劇,并不是堆砌有同類型代表作的卡司就可以做到的。

爛俗的套路+毫無美感的蒼白濾鏡和厚重的磨皮,讓整部劇看起來完全沒有這部劇該有的樣子。

...

沈倦和林語驚的相遇永遠都是巧合的邂逅。從影片的第一個鏡頭到兩個人确定關系之前,男女主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仿佛有“量子糾纏”一般的偶遇。坐出租車上會偶遇,坐便利店裡會偶遇,修壞了的手鍊會偶遇,新轉進一所學校也會在班裡偶遇然後成為同桌……

救命啊……不偶遇就不會寫劇本了嘛?

所謂的“蒲城”真的就隻有一間學校、一家便利店,一家銀飾店和一條主幹道呗?不然,我想象不出來我和一個“陌生人”怎麼會在同一座城市裡有這麼高頻的相遇。

...

角色的塑造也有問題。

前期林語驚的叛逆和沈倦的沖動都很模式化。林語驚的“刺猬”形态的确給了很多鋪墊,但是作為這個鋪墊的“始作俑者”,媽媽林芷和爸爸孟偉國都被刻畫成了偏執狂。

林芷追求的是對女兒100%的控制,而孟偉國如同甩包袱一樣對待親生女兒的橋段實在是過于片面和生硬。結果就是,林語驚這個角色常常看起來就是一副喜怒無常的樣子。

沈倦的塑造同樣粗糙。沈倦的症結在于對舅舅因為來看他的射擊比賽的路上出車禍最終不治而産生的内疚和自責,外加聶星河一味的挑釁和怪罪。既然想要突出沈倦承受的心理創傷,那就讓沈倦再以暴制暴一些效果會更好。“校霸”這個稱号更多隻是靠台詞的重複來加深觀衆的印象,而非通過動作和情節來幫助角色在觀衆心裡立住……

所以,隻能說是失敗的塑造……

...

傅明修對林語驚從“向看兩厭”到寵愛有加的轉變也缺乏鋪墊,甚至影片還刻意用演員微表情特寫來給這兩個角色的關系營造一種“僞骨科”的感覺。

更别提如同過家家一樣的“比賽”、“展覽”、“開網店”等等這些看的時候如坐針氈的情節……

所以,在劇本抓不起來的情況下,無疑給這部劇的觀感雪上加霜……

...

最後再吐槽一下令人出戲的濾鏡磨皮和配音。

磨皮磨出顆粒感是貫穿始終的問題。沈倦和林語驚臉上的棱角全部磨沒甚至和脖子耳朵都可以融合在一起。

林語驚和傅明修的配音完全不貼臉,甚至有一股古早的偶像劇的感覺。我不清楚拍攝的時候是否出現了什麼不可抗力因素,但是從其他角色并沒有用配音的情況,我推測可能隻能是莊達菲和陳鶴一這兩個“演貝”台詞功底實在達不到觀衆對他們和角色的匹配度期待。

...

懸浮的角色塑造和離譜的劇情走向注定了《白日夢我》不可能掀起什麼浪花。

所以,可惜了一群正當年的小生小花們,在這部劇的制衡下,發揮不出自己的優勢,也完成不了觀衆對他們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