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諒我從小愛追電視劇,但是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輸出過自己對電視劇的一些看後感,烈火軍校是去年才發現的劇,然後我看了一遍又一遍。
常看常新,我今年的一些觀感如下:
過于恪守各種規則制度,而忘記了一個人最應該有的本能是思考的能力。
自由從來不存在于一個人這裡。而它也遠非想象當中的烏托邦。因為所謂的自由也會因時因地而變,人不會一成不變。那麼思想也會有相應的改變,那麼自由其實并不是一個想象的、甚至可以定義的概念。
因此,平凡的我們都在努力卑微地活着。
人天生具備反抗的勇氣嗎?未必的,隻有當一個人重要的事物受到折損的時候,人才會不惜一切捍衛。每個人都有一個成長的過程。
我們經過後天的訓練才會成為一個勇者,不說人人都有勇有謀,但起碼與最初相比是獲得了很大的改變。
原來反抗是骨子裡的本能,隻是人需要被激發。否則就缺乏站起來的動機。
論是顧燕幀、沈君山還是玉姐、紀謹,包括謝襄、曲曼婷等人。
他們的行動都論證了這一點,有些受限也是因為這一點。
是否還有生存空間?
這不止是這部劇,其實也一直是我心裡對于“愛情”的質疑,在既定的環境下,人們相愛、相守,但是脫離這個環境之後可能就會愛意漸漸褪去。
(當然我又不止一次為顧燕幀感動了,有個彈幕說的很戳中我:沈君山喜歡謝襄,但是謝襄就是顧燕幀的命)
顧燕幀确實是用行動證明了他不惜一切代價在保謝襄。因此他愛的毫無保留,生死最能夠檢驗一個人的真心,因此這便有理由相信這個人脫離了這個環境之後依然會深愛。
2023年重看《烈火軍校》除了對裡面人的成長,以及日常、愛情、親情,一些搞笑的元素打動之外。
我又不免聯想到現如今我們所處的大環境,甚至網絡媒體帶給人的一些潛移默化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