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喜劇,我覺得這兩個标簽定位很準确。韓影最擅長的題材之一,把人弄得又哭又笑還不是輕飄飄。
電影主線是尋找肇事者,這條線處理得并不是那麼好,因為開場不久我就猜到是誰了,怪就怪電影出場人物太少,還有太熟悉演員的緣故,他登場我就感覺他散發着一股我是反派的氣息。這對觀衆并不友好,本該随着線索一條條浮現而逐漸激動的情緒并沒有被吊起來。線索的安插也不算巧妙,似乎阿爾茨海默患者的身份就注定要通過閃現回憶來遞答案,公式化得太明顯。
好在副線撐了起來,多年前切手指的反轉有驚喜到。媽媽不是因為目睹孩子被切手指而精神崩塌,是因為長久以來的語言暴力而精神失常切掉了孩子的手指。雖然不是電影的主旨,但是這一點點漏出來的對女性的關愛足夠讓我興奮。
當然本片主旨親情牌打得也非常精彩啦,觀影之前就做好了會痛哭的準備,到了果不其然哭到濕透好幾張面紙。和日影恨不得每一秒都擠滿BGM的風格不一樣,韓影的BGM隻用在刀刃上,這片配樂好少。在大部分BGM都是歡快活潑的情況下,不依靠音樂來渲染氣氛,也能讓人流淚,演員确實功不可沒。文姬無論是犯病傻開心還是清醒時自責流淚,都帶着悲傷的情緒,那種沙沙的被歲月打磨過的嗓音太适合催淚了。
李熙俊在片中的發揮空間遠遠高過文姬,但他用似笑非笑欲哭不哭蹙着眉頭向下撇嘴的表情演完了大部分劇情。這個表情真的神奇,和中文的“卧槽”一樣,能表達所有情緒。他表演是讓自己也讓導演舒服的,但是觀衆不一定舒服。每當他出現這個表情,仿佛下一秒“艾一西”就要脫口而出,然後就真的聽到了“哎一西”,太過韓式表演,如果他要繼續往上走建議跳出韓式表演框架。
韓影的節奏确實好,松弛有度,當哭到難受的時候立馬來一段韓式笑點來緩解。
七十分以上的精巧的公式流水線作品。
看了不虧,不看也不虧
©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