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01 新加坡 規則、應試
1.新加坡教育制度Meritocracy,中文翻譯為“精英主義”。長期研究新加坡教育制度的陳英泰教授解釋為一種基于個人才能進行資源分配的社會制度。
2.新加坡的教育現狀特别像現在的中國大陸,“内卷”的新加坡版本為“怕輸”。原因在于資源的稀缺,隻能靠極緻競争來獲取。
3.考試被用到極緻,用來為國家篩選有用的人才。自殺率也很高。
4.新加坡也在反思,學業上的能力是否是經營好人生的最重要的能力。
5.規則意識、家國觀念、健康觀念,從小培養。精密計劃,嚴格執行。保姆式政府,保姆式學校,政府盡可能提供好公共服務。
6.有批判性思考,但又服從命令。
7.新加坡教育體制健全先進的地方在于,無論何時學習興趣激發,都可以進入正軌。學生意識到發現自己的興趣在哪裡比單純學曆更重要。
8.學會互動、合作,認識到世界的殘缺,這個世界有普通的、平庸的人,學會接受,學會寬容。不斷拓寬成功的定義,而非在狹窄通道裡競争。
9.人生三次成長:逐步發現父母、自己、孩子是普通人。
Ep02 德國 音樂、性教育
1.音樂教育。生活化,德國人用耳朵學鋼琴,從娃娃熏陶起,學得下去比學得好能走得更遠,不功利所以沒有壓力。藝術技能是父母送給孩子的禮物,能陪伴終身。
2.性教育。4-5年級,男女孩兒一起坦誠地學習性器官圖解、名稱,認識自我。大人不遮遮掩掩,孩子就不會大驚小怪,開誠布公的性教育,孩子才會保護自己。德國在歐洲性教育最普及,早孕率最低。
3.坦率面對曆史,承認前人錯誤。從錯誤中學習,而非逃避。
4.嚴謹、坦率是我對德國人性格的第一印象。
5.在德國,老師也需要給小學生斷官司,哈哈哈哈哈哈。
6.成為自己,有權利表達自己的想法,決定自己的生活細節,是孩子的人權。
7.雙軌制教育,按分工區分人,而非學曆,企業通過職校為自己培養職工,降低了失業率,也縮短了教育年限。
8.容錯率高,允許犯錯和反悔,注重實踐而非理論推導。犯錯是真正學習過程的必經階段,每個人有自己的習得路徑。孩子被包容着,就不會用大呼小叫挑釁來反抗。因為不會被苛責,所以不怕犯錯。
9.在安全保障足夠的前提下,家長會允許承擔一定風險,注重室外活動。
10.把課程拆分成不同難度等級,起點和終點固定,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接受程度來安排學習進展節奏。
11.注重本地曆史和交通規則學習。嚴肅的規則也是對自我的保護。
德國的教育,不回避,不遮掩,犯了錯就從錯誤中學習冷靜。
EP03 法國 哲學、獨立、表達自我
1.學會自我疏導情緒。
2.直面現實的不完美,這才是真實的生活。
3.認識生老病死的必然,接納生命的輪回。
4.不做判斷性評論,允許孩子自由生長。
5.不強制集體主義。鼓勵參與集體活動,但也接受孩子不感興趣。
6.把兒童當成完整的人來對待、尊重,而非尚未長大的幼童。
7.低幼啟蒙哲學,很3渠道,或者是某種精神狀态的分析和察覺。又可能是讓孩子能更多理解規則和自由的界限。在這裡,童年是用來幫助孩子們建立起更加微妙、更加廣闊的生物體驗的。
11.放松狀态的學習才有利于身心健康。體育、藝術、生态、哲學,以玩耍的形式進行,盡可能有樂趣。語言科學類教育,需要專注不動,是需要與人性對抗的,很耗心血,是逆人性的。
Ep04 新西蘭 人尊重自然自然、玩得好才能發展好
1.安全意識培養,學會與人為善,(規則意識灌輸)訓練有素後将安全決定權交給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2.小時候玩好才能越好,玩好才能提高專注力。
3.拿掉一點點限制,就會很快樂,陪孩子一起有分寸的瘋狂,尊重别人的不願意參加,也充分享受瘋狂。
4.權威産生于信任和尊重。
5.留存可控範圍内風險,教會孩子自我掌控、回避風險。允許風險,不允許危險。
6.幼兒階段,比起學到什麼知識,激發出學習的興趣更重要。
7.不限制孩子的思維。使用者決定物品用途,而非設計者。拒絕被消費主義洗腦,回歸物品用途本身。
8.不認識自然,就不會保護自然,這是可悲的。尊重自然,尊重動物,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在新西蘭,海洋、土地、動物都是重要的,人并不是中心。在新西蘭教育裡,知識也不是中心,它是在玩耍中自然産生的,讓人對一切保持興趣,樂于解決問題,建設環境,這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嗎?
Ep05 泰國 國際化、不慌不忙
1.去泰國讀國際學校,是很多經曆過中國傳統應試教育選拔弊端的家長做出的選擇,兼顧國際化和更小競争性,既可避免因高度競争影響親子關系,也可對接國際培養人才,但也面臨文化沖突、夫妻關系緊張、父母社會身份缺失等多重風險。歸根結底,是我們所處社會出現了問題,大家開始外逃,不想孩子再受自己曾受過的折磨。
2.世界範圍内的中産都不遺餘力地對孩子進行精英教育,而非躺平、放任自流、快樂教育。
3.中國人的幸福感多來自于未來,用現在的忍耐和忙碌,寄希望于在未來的某一個時刻可以兌現為一個目标的實現。“懸浮”,但很多時候未必能實現目标,導緻得失心很重,當下不快樂。
4.真正的教育來自于家庭。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自己先成為,通過言行舉止來潛移默化影響孩子,因為孩子和父母待在一起的時間遠多于待在學校的時間。
5.給孩子寫信,真誠且适合反複品味的溝通方式,可以學習借鑒一下。
6.做好現在的事兒,享受眼前的快樂,不過度焦慮未來。
7.人與人的根本差别在于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