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補天、後羿射日、大禹治水,這些上古傳說,蘊含了中國人“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精神。
如果說以上幾人,還存在着“超凡”英雄的神話色彩。那麼,愚公移山、精衛填海——電影《峰爆》中丁總舉的這兩個例子,則更加符合我們普通人在與天災對抗中,展現的堅強與韌性。
正如《峰爆》裡的洪翼舟父子,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平凡人的家國情——
小家親情,含蓄動人;國家大義,慷慨壯烈。

傳承不僅是職業,更是精神的延續

...

出口的山洞在方前,但中間阻斷那麼寬的地方是無限深谷。父子兩人如同蜘蛛人,在峭壁橫頂上攀爬飛渡。這一幕讓我無比震撼。
老洪手裡隻有犧牲的消防員身上的簡單裝備,他随手取材,以石片卡縫裡固定繩索;小洪帶着裝備,電鑽定點,矯健的身姿與老洪何其相似。
老洪是老鐵道兵,洪翼舟對父親,表面怨怼,内心更多是愛與崇拜。從小,父親教他登山,教他遊泳。長大後,他的職業,也是選擇了和老洪同一領域,成為了新時代的新基建人。
在洪翼舟身上,我們同樣能看到老洪的一些特點:拗勁、口是心非、善良、勇敢、負責……等等。
他們于對方的了解,比我們想象得深。
老洪看到小洪穿登山鞋,雖然因耳聾沒有聽到,但急得一把扯住他的腳,他對小洪要做的事已經有數。正如小洪笑着對他說,他要做一件很牛的事,如果換了父親,也一定會這麼做。
大是大非面前,父子的選擇、行動從來一緻。
他們是民衆,也是戰士。明知前路艱險,甯願負重前行,隻為拯救生靈。暴雨中徒手攀爬峭壁,父子身上,滿滿都是“愚公移山、精衛填海”的精神。
這樣的精神,自古到今,傳承永續。

小家親情,含蓄動人;國家大義,慷慨壯烈

...

洪氏父子之間表現出的中國式親情,也引起了周圍許多人的共鳴與讨論。内心深愛,但表達含蓄甚至是回避表達,容易造成孩子的情感缺失。因此,筆者看來,小洪一直怕水,實質上他的恐懼,是認定造成媽媽死亡責任在于自己,也是害怕父親的責怪與失望,這樣的恐懼20年來從未消散。也因此,當他連連質問父親敢說從未怪過自己麼,是積攢了20年的情緒爆發與失控,像是變回了那個悲痛萬分又不知所措的12歲孩子,淚流滿面地宣洩。
飛機上老洪執意給小洪穿鞋,可以說是這對父子感情最濃烈的表現了。這時的洪翼舟,有些不知所措,但又有着小得意,下意識轉頭看旁邊的機長,像是小孩終于得到大人贊揚的一瞬,希望向周圍人炫耀的表情。當老洪一把抱住他,他完全釋懷。
父子之間的和解,不僅在于他們深埋于心的關懷,更是基于對民衆的大愛。
危急時刻,洪翼舟做出攀登高峰送炸藥的決定,他的判斷是隻有自己能做這件危險的事情,才能以最小的犧牲,拯救整個縣城的人民。而他也明知自己上去之後會下不來,這一刻,他深深理解了老洪一直以來所做的事。
老洪選擇以自己為腳點,讓小洪飛躍橫渡。如果換個位置,小洪也會做出同樣選擇!
“能吃苦,敢犧牲”!老洪與小洪,那些受傷後仍一遍遍扛着炸藥以及去縣城參與救援的普通工人,那些修建了十年視隧道為自己孩子含淚但擲地有聲喊“炸”的中鐵建領導,載着縣長大喊“家可以重建,人必須活着”那輛逆向前行的車,那位為了救孩子被山洪埋沒的人民教師……我們看到這些畫面熱淚盈眶,我們感動于中國式救援,那是因為國人身上“國家大義”深入骨髓,天災面前,我們身邊的許許多多的普通人,都會做出同樣的選擇。而這些人,給我們帶來的,就是珍貴無比的——希望!
“媽媽說,你有什麼願望,可以大聲對着幽幽峽谷講。他會給你最有力的回響,他會陪着你跟你一起唱。峽谷說,我想要去遠方,飛到天邊,帶回永久的太陽,把家鄉的每一個地方都照亮。勇敢向前就能看到希望……”
感謝《峰爆》,謝謝朱一龍先生、黃老師等電影主創人員,給我們帶來了這麼一個既燃又無比感動的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