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斷續續看完了。
前半個小時沒帶眼鏡,人物都很模糊。
約翰隻剩幾個月生命,他必須要為孩子找到一個新的家庭。
約翰最開始的時候很抗拒為兒子邁克找領養家庭,但他又不得不做。
其實前幾個家庭裡,他介意的地方并不多,但就像他說的那樣,這是他人生最重要的決定,他的決定會持續影響孩子的人生。
第一戶人家,是一對有大house喜歡遠足的夫婦,約翰介意的點是丈夫說希望孩子能夠享受自己曾經擁有的童年,不玩遊戲,能夠遠足和爬樹,他不會讓孩子成為娘娘嗆。
到這裡約翰開始介意,後面這一對提出了精英教育的想法,約翰本來沒有反對,可是他們想讓孩子從現在的幼兒園轉學——但邁克在那裡很快樂也有很多朋友。
他知道這對夫婦并不在乎邁克的喜惡。
第二戶是郵差夫婦,已經收養了一個女兒,還有一隻兔子。這對夫婦為了領養放棄了自己的孩子,這家人很好,關系很融洽。
約翰回去的路上問兒子是否喜歡兔子,邁克說自己喜歡小狗????。
所以約翰遵從了邁克的選擇。
這以後,約翰的身體更差了,他借着邁克發現的不會動的甲殼蟲講述了第一節死亡課。
他還報複了嘲弄他的雇主,這樣的行為模式,為他的童年經曆做了鋪墊。
第三戶是膚色多元化的家庭,黑人媽媽和白人父親,他們有幾個自己的孩子,同時也領養了幾個孩子。他們強調,對所有孩子都一視同仁。
但是,其中一個領養的孩子非常沒有教養,而最小的大概五歲的那個孩子也對邁克充滿敵意。
所以,盡管這戶人家養狗,條件也是中産階層,約翰還是拒絕了。
四歲以前,約翰是由開卡車的父親帶大的,他就住在卡車駕駛室後面,四歲以後,他輾轉生存在各個領養家庭裡。
他的生存環境造就了他不認輸不能暴露軟弱的行為模式。
約翰今年三十四歲,在插滿了三十四根蠟燭以後,馬克又遞過去了一隻新的蠟燭。
約翰深深地感受到了邁克的依戀。
第四戶家庭,是一個16歲就懷孕産子孩子生下來就被送走,曾經結婚又因為不能生育堅持領養希望給孩子全部的愛的帶鼻環的單身女人。
她主動詢問邁克的童年,她想要參與邁克的童年。她給了邁克一袋糖果,還教邁克可以在卡車上裝糖果。
但是,她的清潔習慣和約翰不同,而且這不是夫婦家庭,這個帶鼻環的單身女人,她的經濟條件看起來也并不是很好。
約翰沒有選擇她。
最後一戶是一對富有的夫婦,妻子很強勢,控制欲很強,丈夫看似軟弱,但也非常自私。
他們能夠生育,但他們不願意因為孩子而影響生活,但他們希望領養會是自己人生的一個新的曆程。
他們給了邁克一個新的玩具,又在臨走時要了回去。
丈夫和邁克的興趣很相似,他喜歡火車,但他拒絕與邁克交流,因為他的玩具非常精緻。
約翰說,哪怕是一隻糟糕的兔子他也不會交給這戶人家領養。
但他沒有時間再挑選了,他頻繁地嘔吐,身體失去平衡,他很擔心自己會影響到孩子,他不許邁克碰他用過的湯匙,他不允許邁克吃他因為病痛而浪費的食物。
他終于告訴了邁克領養和死亡的意義。
他最後一次為兒子洗澡,帶着他去遊樂園,陪兒子畫畫。
邁克在用他最喜歡紅色點綴卡車,約翰問你在卡車裡裝了什麼?
硬糖,兒子回答。
約翰知道,邁克還記得那個給了他硬糖的女人。
後來,約翰賣了謀生的工具。
他帶着邁克,邁克領着他,穿過斑馬線,坐上大巴車。
邁克按下過紅綠燈的信号,邁克按響了帶鼻環的單身女人的門鈴,那裡,将是他新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