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涉軍題材的影視劇都是兵種宣傳片,武器展示片。但最主要的核心是展現我國軍人的風采和部隊發展的成果。社會彌漫了一種思潮,覺得“個性”重于“規則”,但是軍隊和警隊是紀律部隊,一切以服從命令為天職。偶像劇的觀衆大多是青少年,對于他們的三觀會直接造成影響,在成長過程中會直接帶到這種思潮。每年都有因為不能吃苦或者不服從管理的人員被退兵或辭退。職業是有要求和标準的,做什麼事情要符合實際情況。何況訓練不隻是跑步,就算“打破重塑”也是要講基本法的,新兵剛到連隊報到就無理挑戰“規則”,連隊主官都縱容,居然還出現“連長”命令給兩人送水和食物,整個營區都在看他們兩人跑馬拉松表演嗎?這是變相支持“不守規矩”嗎?部隊、警隊是紀律部隊!所有的“個性”需要符合部隊的需要,所有的“創新”需要符合部隊的發展!部隊的職級、崗位都是有相當作用的,“權力”相對于要承擔更大的責任。如果在戰時,職級崗位人員是需要實現“目标”的。不是菜市場買賣,挑挑揀揀,随意分配。更重要的是《特戰榮耀》裡的主官沒有對這種行為予以批判。部隊不能這麼宣傳,怎麼過審查的?

國内的軍旅劇是拍給觀衆看的宣傳片。國家很多年沒打仗了,要讓人民放心。要深入一點的内容也拍不了,探索部隊發展核心的問題,大部分群衆也看不懂。一直認為現代戰争不是單兵種作戰,“靠幾個偵察兵得來的勝利,不是真正的勝利!”巧合、偶然不能永遠跟随主官,部隊需要更“機智”。近幾年的軍旅劇一直宣傳“單兵”“兵王”,注重“個體”的成長,但現實社會各行各業都在“内卷”,不可能會有專門的時間來“成長”,隻能“成長”在學習中,“成長”在工作中,“成長”在生活中。一專多能,協同發展的核心是“牽頭”,最終勝利是要靠“将”的。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當“将”,而“兵王”隻能管他自己。個體的貢獻對于整個大局,重要也不是最重要的。戰争注定是要有犧牲的,有的是注定要成灰的,但他們的生命早已融入在共和國的血脈裡,重生在一代又一代軍人中,他們的功績過往早就與部隊發展交融在一起,軍魂永不滅!

目前,國内的影視劇應該好好思考一下,如何更好的契合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需要,如何更好的“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