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看完國産懸疑片《記憶大師》後第一感覺是匪夷所思,回顧劇情,想法頗多,影片反映的家暴問題最值得深思。

影片背景時間為2025年,圍繞作家江豐(黃渤飾)因錯裝他人記憶而與警官沈漢強(段奕宏飾)一起卷入兩起兇殺案展開。

江豐正與妻子張代晨辦理離婚手續,在此之前,他曾去記憶大師中心選擇性删除與妻子的部分記憶。

江豐意外錯拿了他人記憶芯片,又在不知情情況下将其安裝回大腦。他在重載記憶時發現陌生女人及兇殺現場,于是,他找到了警官沈漢強并偶然發現和記憶重合的兇殺案。

為了解除心中疑惑,江豐不斷重載記憶,希望找到更多有關兇手的線索。在此期間,影片多次使用實景再現法,引導觀衆尋找兇手。

就在觀衆幾乎都認為張代晨身邊的醫生陳珊珊(楊子珊飾)就是兇手時,劇情發生大反轉,直接讓隐藏極深的兇手浮出了水面。

劇中江豐記憶中的兩個陌生女人剛開始混為一體,随着記憶重載的持續推進,她們的面貌及故事都慢慢清晰。兩個不同的女人,同樣的家暴受害者,都待過同樣的花房,最終死在同一個人手中。

她們都是家暴受害者,同樣都對丈夫忍氣吞聲,一個是兇手的母親,一個是兇手的愛慕對象。冥冥之中,兩人殊途同歸。

...

02

縱觀全劇,導演對家暴問題的關注不言而喻。家暴主要指的是家庭成員間惡性打鬥或故意冷漠而影響受害者身心健康的問題,其中,受害者多為女性和兒童,施虐者多為家庭中的男性。

近年來,家暴問題一直廣受社會和國家關注,紅楓等反家暴組織紛紛成立,我國《反家暴法》也于2016年正式開始實施。然而,受虐婦女和兒童的心理問題卻時常被忽略。

常言道,家醜不可外揚。很多遭受家暴的女性将被家暴視為“家醜”,不願将自己的情況對外說明,隻是長年累月默默忍受。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還包括她們父母以及朋友所謂的“好心勸導”,以“離婚了孩子怎麼辦”、“他會好好改正的”等冠冕堂皇的理由變相施加道德壓力,讓受害者對擺脫家暴喪失信心和勇氣。

長時間生活在打罵、争吵中的受害者會變得驚恐不安,仿佛失去了正常情緒,開始屈服于暴虐,甚至還會助纣為虐,這種心理疾病也稱斯德哥爾摩綜合征,也就是心理學家所說的“受虐者也是施虐者”。

在家暴環境中成長的孩子被動承受着巨大心理壓力,他們往往早熟淡漠,有的也會患上斯德哥爾摩綜合征,成為暴力因素攜帶者,甚至會不自覺“強迫性重複”暴力行為,最終延續自己父母的不幸。

劇中警官沈漢強便從家暴受害者成為了施暴者,小時候的他被父親打母親的場景吓尿褲子,見母親不願離開父親,他竟然将止痛藥拿成安眠藥給母親緻其泡澡溺亡。但他并不覺得違法,反而覺得拯救了母親。

成年後做了警官的沈在面對家暴受害者李慧蘭時自然将對母親的情感投射其中,以幫助她為出發點,讓她躲在自家花房。李慧蘭返家後再次被家暴,接到李女兒求救電話的沈趕到李家。

沈在勸說李離開丈夫無果後失控将其推下樓梯并捂死李,還營造出李的丈夫殺害自己妻子的假象。關鍵是,他毫無悔意,更多的是幫李解脫的快感。

不得不說,這種病态行為是家暴施虐者和受害者共同造成的。殘暴無能的父親、心軟膽小的母親,造成了一個病态殘虐的孩子。

由此看來,社會不僅要關注施虐者施虐的内外原因,還應更加關注受害者的内在心理問題以及家暴家庭孩子的心理問題。

“一部電影,最重要的往往是背後的人文關懷”,《記憶大師》作為懸疑片,無疑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用懸疑手法揭露家暴問題,是一部有獨特溫度的電影,值得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