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了兩天時間看完了《肖申克的救贖》以及《阿甘正傳》。
同為1994年競技奧斯卡的佳作,總會讓人忍不住拿他們做比較。有趣的是,雖然《阿甘正傳》才是奧斯卡最佳影片的獲得者,但這麼多年過去了,無論是豆瓣還是IMDB,《肖申克的救贖》的評分都比《阿甘正傳》要高。
我也更喜歡前者。
也許是因為阿甘的生活過于理想,而當下的日子又實在掙紮,一些情節與我而言不僅無法讓人獲得力量,甚至覺得不可思議。
例如童年和青年時期被同年紀的孩子們追趕欺負,阿甘總能逃脫,而現實就是即使你智商正常雙親俱在,你也會被同年級同學以不同的形式霸淩,我就曾經經曆過;再如他因為橄榄球而獲得了名校畢業證書,但現實卻是有時你在學校拒做核酸就會被記過處分甚至開除。
影片中的阿甘是純粹專注的化身,導演把他塑造成一個智力低下卻又專注當下的人,也許就是因為他的智力不足,才使得他能心無旁骛的專注當下,從而獲得旁人豔羨的成功——成為身價過億的企業家,投資蘋果。甚至在某些關鍵時刻改變了曆史——水門事件。
這些對于學生時代的我大概會是很好的鼓舞,但這些年的大環境以及被社會和生活按在地上摩擦又摩擦之後,總覺得如鲠在喉。
我見過專注自己實驗想要在自己研究領域真正做出貢獻卻被隻會拿錢發表論文但和導師關系好而排擠的同齡人;見過能把整間屋子打掃的一塵不染卻仍然要為生計發愁的中年阿姨;也見過千千萬萬兢兢業業一直奔跑奔跑想要為自己跑出一個不知道存不存在未來的外賣小哥。
阿甘的專注也許并不是為了好的結果,他是專注本身,他善良又執着,他配得上命運對他的眷顧。
可在日複一日的生活中見過這些人之後,再讓我看見他的結局,未免有些殘忍。
命運何曾溫柔待人?
相較而言,肖申克的陰暗冷峻、暴虐高壓,似乎才是芸芸衆生命運的诠釋。
Andy作為銀行的副總裁,大約算得上年輕有為。從他後期幫典獄長洗錢憑空塑造了一個不存在的人物這點來看,甚至算得上是天才。
可即便如此,他仍然無法靠自己的力量洗脫冤情。他甚至無法在監獄中自保。感謝導演Frank省略了姐妹花對Andy摧殘的具體鏡頭,免去了我二刷時需要快進的步驟。
智商超群的天才在命運的巨浪中也隻随波逐流的被動承受。普通人哪能如阿甘般幸運去創造曆史。執着與堅韌換來的也許是更為幽暗的禁閉懲罰,一個月不夠那就兩個月,兩個月不夠就再加一個月。再以燒掉圖書館脅迫你,直至你低頭。
普通人也不能見證曆史。當典獄長提出服務社區的口号,囚犯們隻能被迫成為奴隸參與勞動。是的,普通人隻能承受曆史。
這才是命運原本的樣子,命運的殘酷從不會像那永遠追不上阿甘的壞小孩般在背後恐吓你直至你化險為夷。它一直是真刀真槍,一拳一拳地在你臉上留下血痕。
所以Andy的脫逃才忍不住讓人熱淚盈眶。
自由,從不是因為命運眷顧。自由需要永不放棄,自由需要用自己的雙手一點一點挖掘。
這個世界上能困住人的,不隻是監獄。
願你我都擁有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