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看了一下本劇的時間。主要涉及兩個時間點,一個是劇情主線故事發生的時間,也就是明萬曆七年(1579年),另一端就是二十年前帥家谟父母被害的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

萬曆是明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在位時間48年,超過了他的爺爺嘉靖皇帝之前45年的記錄。在我們的曆史課本上,明朝中後期著名的張居正改革就發生在萬曆早年。本劇就是在張居正提出一條鞭法,準備為了在全國範圍内重新清丈田畝遏制土地兼并,而進行輿論造勢之際發生的事情。帥豐等人之所以能勇鬥當地結成一體的官僚士紳,并在巡撫的支持下取得勝利,很大程度上就是順了當時張居正改革的大勢。

自從北宋無心無力北進以後,中國的經濟中心就逐步轉移至東南沿海一代,到了明朝中期,江浙一代倭患逐漸平息,江浙一帶土地肥沃經濟發達人口大增,财富和土地迅速的向官宦世家大族手中聚集,而這些官宦世家大族都有免于徭役賦稅的特權,普通百姓的賦稅負擔越來越重,這也是本劇人丁絲絹稅的根源,很多普通百姓已經背負極重的稅負,再加一點,就極有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本劇的結局是讓人熱血澎湃換新鼓舞的,但曆史上大明朝的走向卻并沒有那麼樂觀。

南北經濟的失衡,土地兼并的積重難返,縱然有張居正的改革也隻是大明朝的回光返照。就連因忍辱負重鬥敗了大奸臣嚴嵩而被人稱頌的清流忠臣徐階,其在北京為官的時候,以其母和三子四子為首的家族在老家松江把田産從幾十畝擴充到了二十四萬畝之巨,而要改革積弊的張居正恰恰是徐階在丙辰科錄取的學生,在極為講究天地君親師的明朝,張居正要想和以徐老師為代表的世宦豪族對敵,就等同于和整個官僚體系對敵,一旦沒了皇帝的支持,其結果顯而易見。

曆朝曆代,說白了,争的就是資源。明代中後期,人口增長,土地資源就成了最搶手的,而土地資源在皇帝、士紳、普通百姓這三者之間就是零和博弈,有人拿多了就必然有人少得,當某個群體的貪婪不受控制導緻其他群體生存都成為問題的時候,整個社會體系變成一點就着的大柴堆,隻等類似李自成張獻忠來點火了。

所以曆代最高統治者最需要動腦子的地方就是:既要約束有權利支配資源的基層,不讓資源過度惡性聚集;又還得平衡有權利支配資源的基層,讓他們不反對自己。這個平衡遊戲,沒兩把刷子很難玩好。趕上個天災人禍的,更會讓局勢危如累卵,稍微不行的,就把自己玩成末代皇帝了。

當然,劇裡的結局還是給人以希望的。不談幾個主演,李巡撫黃知府劉巡按程仁清馬兵憲方知縣毛知縣鄧知縣宋通判還有主簿書吏們一個個演的都很棒,因為是明朝古裝劇,很多台詞說的好也可以說的很透,最後幾集讓人看着很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