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沒打算寫長評,看了一些熱評實在火大,遂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

最匪夷所思的是,有少數人貶低這部電影,居然隻是因為它把一些醜惡的東西搬上了銀幕!可電影本不就具有社會批判功能嗎?它本就要把那些隐匿在人類生活中的醜惡傷疤揭開來給大衆看,從而啟發觀衆思考,甚至推動體制改革。這點道理實在太過顯然,我不便多說了。

當然,批評醜惡本身,或者批評電影表現醜惡的手法都是允許的。本片為人诟病的一點是不太現實。哪有一個女人走在街上所有人都注視她的?怎麼可能整個鎮的話題全在讨論一個女人?男人哪來這麼多的性幻想,甚至隻是一群小男孩?我并不認可這種觀點。首先,當時的意大利究竟是怎樣的,至少我并不知道,所以我不好說。其次,即便這樣拍太誇張了,我們也完全可以把這視作一種刻意的藝術呈現。影片就是為了凸顯某些東西才弄得這麼極端的,或者說以一種符号化的形式做明确表達。

是要凸顯什麼東西呢?歸納一下就是三個權:男權、父權、強權。雷納多裁了條褲子被爸爸打,Malena的父親看了那封匿名信便輕易地相信了謠言,跟女兒斷絕了關系。父權當道,孩子是沒有話語權的。至于強權,用放大鏡炙烤螞蟻、男孩們比雞雞長短、吵嘴後的打架、律師強奸Malena、鎮裡的女人群毆Malena,這些事情裡或有對強權的渴望,或有強權的威懾力,更别說國家層面、世界層面的強權政治了。在強權的語境下,弱者是沒有話語權的。順便提一個小發現:意大利的孩子被打被罵了以後跑得是真快,無論是這部片裡的雷納多,還是《天堂電影院》裡的托托、《海上鋼琴師》裡幼年的1900。中國小學生要是被老師逐出教室,肯定覺得是莫大的恥辱,哭着喊着也也不要出去。

父權、強權都比較明确,撲朔的是這部片裡的男權。影片着重展現了男凝視角,而且是集體男性對單個女性的性凝視。僅僅是用眼睛看就已足夠令人毛骨悚然,更别提控制欲、占有欲、公然的性幻想和意淫。不要以為雷納多每晚的偷窺、Malena走在街上收到的注視是無害的、意義輕微的。這折射出對女性尊嚴的輕看和蔑視。今天是偷窺,明天就是跟蹤,後天就是強奸。當然,事态并沒有發展到強奸,因為人總是要臉的,這時候輿論和法律的約束力就顯示出它的效果了。

我之所以說男權顯得撲朔,是因為西西裡的女人并非沒有尊嚴,很多男人是怕老婆的,他們隻在Malena面前顯示出了男權的壓迫。牙醫的老婆捉起奸來多兇啊。可以想象,Malena隻是年輕未婚女性的一個代表。年輕意味着具有性能力,未婚意味着沒有道德約束,而Malena的美麗成了年輕和未婚的擴音器。男權還是成立的,因為男人并不把他們的老婆看作“女人”,Malena才是标準的女人,而在Malena面前,種種醜惡便顯露無遺了。

當男權同時蘊涵着道德時,事情就很可怕了,因為這是在無意地形塑一種道德風氣。托爾斯泰在《複活》裡寫道:“當獸性赤裸裸地出現時,人當然會很惡心,這樣精神在本質上還是不受影響的。但如果它披着美麗外衣出場,這才是最可怕的。”你會發現一件很奇怪的事:“壞人”也是在追求道德高尚的,甚至往往對自己的道德充滿自信。人在做不好的事時,總要給自己找一個道德上的理由,以維持高尚的完整性。如果找不到道德上的理由,那就得有一個能使行為合理化的借口。

我們來考察一下Malena幾次上街的變化。第一次,男人雖然蠢蠢欲動,但還是相對收斂的,隻有律師向她脫帽緻敬。後來,無論是男人帶着色情意味的凝視還是女人嫉妒性的惡意議論都漸漸搬到了明面,甚至故意要讓Malena聽到。Malena的穿衣風格愈見保守。群體性的凝視、搭讪行為減輕了男人們的道德負擔,這種性凝視使看起來高不可攀、遙不可及的Malena被祛魅,從神壇上墜落下來,又因為那一晚的捉奸鬧劇順理成章地被性渴望、嫉妒、輿論塑造成一個“蕩婦”形象。她跟牙醫有染确屬事實(似乎沒有影評提到這一點,而隻片面地說Malena純真,是我理解錯了嗎?),但僅憑這一點就這樣诟病、中傷她,實在不太合适。律師在法庭上那一番表演性的發言完全沒有顧及Malena的隐私和尊嚴,稱她的原罪就是美貌,公然表示了自己對她的欣賞。于是勝訴就成了一個合理化的借口——律師憑借這個借口向Malena索要肉體。

男凝固然可恨,但也請不要把Malena神話。她是美麗,她是清高,她是優雅,但她也跟正常人一樣,有情有欲,這沒什麼可指責的。

Malena堕落為妓女,讓我想到了晴雯臨終前的心理。晴雯道:“隻是一件,我死也不甘心的:我雖生的比别人略好些,并沒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樣,如何一口死咬定了我是個狐狸精!我太不服。今日既已擔了虛名,而且臨死,不是我說一句後悔的話,早知如此,我當日也另有個道理。”又道:“快把你的襖兒脫下來我穿。我将來在棺材内獨自躺着,也就像還在怡紅院的一樣了。論理不該如此,隻是擔了虛名,我可也是無可如何了。”尤其是這句“隻是擔了虛名,我可也是無可如何了”,有點破罐子破摔、叛逆感覺。晴雯覺得守禮數反害了自己,不如順遂本心罷。Malena在這裡跟晴雯還挺像的。

...

很多影評最讓我憤怒的地方在于,它們竟然認可雷納多?雷納多是我本片最讨厭的人物,甚至比在葬禮上對Malena表達性暗示的軍官、強奸了Malena的律師更令我惡心。讓我大跌眼鏡的是,居然有人不覺得雷納多嗅着Malena的内褲自慰是淫穢的表現!三觀要扭曲到何種地步才能從這種惡俗、下流的行徑看出澄澈。雷納多在挑妓女的時候看到Malena是有多開心啊,但他不能把開心寫在臉上。有人會居然覺得他是痛苦的,真是奇怪。小孩子跟大人的區别,僅僅在于他們的羞恥感沒有那麼強,也沒有那麼強烈的道德感訴求,因為他們還沒有經過充分的社會化。因此,小孩子的行為可以比大人更為駭人。雷納多的偷窺、跟蹤已經夠可怕了,背後是他脫缰的控制欲、占有欲和性欲。這個人的頭腦裡充斥着成為強權的想法,充斥着暴力的性幻想,而他竟然把這一切都稱作“情”。他以情為盾,掩護色與性。小孩子的盲目性在這裡體現得淋漓盡緻。當然,最後是他幫了Malena的丈夫,也正是因為他比較單純,看得到人的可憐,這是值得肯定的。

盡管我讨厭雷納多,但在結尾,我還是傾向于認為他看清了。

“我拼命地向前騎,仿佛在逃離什麼,逃離渴望,逃離純真,逃離她。生命匆匆,我愛上過許多女人。當她們緊緊抱住我,問我會不會記住她們的時候,我總會說:’是的,我會記住你。’但我唯一不曾忘記的,是那個從來沒有問過我的人:Male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