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之夢》

很少見到一個動畫電影做的如此無趣催眠,缺少新意,恭喜機器人之心,它做到了。

故事極其簡單:小狗因為孤獨購入一個機器人朋友,他們建立感情,某天一起去海灘遊玩,機器人因為故障不能動彈,小狗無奈下決定第二天去拉機器人回家,卻發現海灘因換季關停大半年,它隻能留機器人躺在沙灘上。

期間小狗十分孤獨,嘗試交朋友受挫,懷念機器人。機器人則經曆被傷害,扔到垃圾站報廢。當海灘再次開放,小狗沒有找到機器人。

最終小狗買了一個金色機器人替代。機器人則被浣熊(?)重新組裝,并一起生活。當機器人再次見到小狗,它身邊已經有新的機器人,最終它選擇不相認,各自開始新的生活。

故事内核十分老套,比喻也是淺薄直白:感謝陪伴過我的生命過客,不必執着過去,開始新的生活。

這個故事頗有一種古早言情虐文的既視感和違和:機器人被動承受各種傷害,最後四分五裂,夢中還夢見小狗身邊出現一個光鮮的替代品(好老土的替身梗)。頗有一種女主曆經千辛萬苦回到霸總身邊,發現霸總找了個替身,黯然離去的感覺。

而且具有言情虐文的一大特點:看似虐男主,其實隻是渲染他心有多痛,實際根本對他沒有影響。這個片子強調狗的痛苦,也隻是給幾個小狗孤獨的表情,實際細數下來,小狗在這期間滑雪,參加萬聖節,放風筝等等活動沒少參加。(ps 不是說不能有正常生活,而是導演的叙事讓人物形象很奇怪)

由于導演拙劣的叙事,讓這個故事充滿了自我感動和自我心疼的感覺,很虛假。

小狗這個形象也超級奇怪。導演明顯是想寫一個孤獨善良,不善交際的形象。但是細想感覺小狗的行為模式非常詭異,在它幾次交朋友的嘗試中,永遠是同一套模式:做事不行出醜,被人嘲笑就是受害者。被人幫助就無敵殷勤想和對方成為朋友。感覺它在習慣性示弱換取同情or成為受害者。

前期感情升溫基本是用一首歌完成了蒙太奇交代。但後期在機器人躺在海灘時,小狗努力試圖交新的朋友,這期間幾乎都是它在交際受挫,感到孤獨時才會想起機器人,當它成功交到朋友時,它完全忘記機器人了……整個電影給我一種強烈的:小狗不是對機器人有感情,它隻是為了緩解孤獨需要一個朋友,這個朋友可以是anyone的感覺。他們的感情羁絆刻畫得如此薄弱,怎麼能指望最後的高潮感動人呢?

而且導演能把動畫這一這麼有創意的表現形式用的如此乏味,也是一項本事。片中數次出現夢境這個元素,但是這個夢境并沒有任何特别有趣的表現形式或者内容,甚至出現了機器人夢見被取代這麼老套無聊的橋段……導演真是擅長用各種好材料煮出方便面的味道。

看完以後感覺昏昏欲睡,雖說和愛樂之城有相同的内核,但是受限于導演糟糕的能力,愛樂之城能用一根小拇指把這部打八百個來回還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