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出編劇在探讨一種新的愛情腳本,一種無關年齡、無關強弱、超越世俗的平等、相互尊重、相互成就的理想愛情,可惜在我看來不算很成功。

一開始很熱血,男女主并肩作戰追尋夢想的過程很動人,但到了後期,越來越覺得女主淪為了編劇用來凸顯男主魅力的工具人。男主的成長線貫穿全劇始終:為了女主沖鋒陷陣、解開因母親不告而别産生的心結從而克服怯場心态、為了堂堂正正和女主在一起而過度訓練導緻受傷、負傷赢得重要比賽、創傷後身心恢複……他在不斷遭遇挫折和突破自我,也在不斷激起觀衆的共鳴與共情,從而最大化地彰顯了個人魅力。

可是女主後期卻在逐漸透明化,描繪她内心的戲份越來越少,但凡出場總是圍繞着男主在轉,前期那個專業素養過人、目标明确、處事得體、八面玲珑、幹脆利落、口才了得的漂亮姐姐變成了一個隻會嘿嘿傻笑、成天對着男友花癡臉的戀愛腦,她的自我瓦解了、消失了,男主的危機成了她的危機,男主的困境就是她的困境,她不再有個人的掙紮、困惑與成長,仿佛在告訴大家,隻要有了愛情,女性自己的生活就可以一帆風順。隻要當好另一半的輔助,他的榮耀就是她的榮耀。

可是這現實嗎?愛情隻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包治百病的良藥。

類似題材的性轉版電視劇我能想到韓劇《二十五,二十一》,在那部劇裡,女主角擊劍運動員羅希度和男主角體育新聞工作者白易辰戲份比重相當,隻不過二者年齡差距不算太大。女主在擊劍生涯中也經曆了很多挫折與成長,有在誤判風波中被媒體造謠與中傷,也有收獲旗鼓相當的對手與一生摯友。男主也在工作過程中努力幫助女主澄清,也因為被質疑與女主關系太親近會影響到新聞的客觀性而糾結過。作為兩人中較年長的那一個,他沒有失去自我,毅然決然赴美報道911事件,也曾因為接觸太多災難現場而在前輩面前崩潰,這些過程都是沒有女主在身邊的。雖然結局是BE,但卻很真實。

反觀《愛情而已》呢?雖然梁友安網球俱樂部經理人的工作性質确實是和球員榮辱與共的,但是這個球員不一定僅限于宋三川吧?在把宋三川帶進俱樂部之後,除了培養明星球員宋三川之外,她别的成就、别的高光時刻編劇是隻字未提。她的原生家庭關系仿佛隻是一個無關痛癢的設定,輕輕松松就接受了同父異母的妹妹,無法原諒卻不得不原諒的父親上一秒剛得癌症,她坐在長椅上和男主訴訴苦,男主剛好得個機會替女主盡孝,順便再收獲一波觀衆的好感度。下一秒鏡頭一轉,梁父病就好啦,女主内心的痛苦與掙紮我是一點也沒看出來。

真誠地建議内地言情劇的編劇導演們,實在不想要女主也可以不要的,讓男主唱獨角戲多好啊,何必要加一個女主進去,然後為了刻畫凸顯男主,生生把人女主變成一個刻闆化臉譜化的工具人。同時也忠告廣大女性觀衆,要警惕言情劇給我們灌輸的這種“無論遇到任何人生危機都可以把解決辦法寄托在愛情之上”的價值觀。正如波伏娃所說,男人的極大幸運在于,他,不論在成年還是在小時候,必須踏上一條極為艱苦的道路,不過這又是一條最可靠的道路,女人的不幸則在于被幾乎不可抗拒的誘惑包圍着,每一種事物都在誘使她走容易走的路,她不是被要求發奮向上,走自己的路,而是聽說隻要滑下去,就可以到達極樂天堂。當她發覺自己被海市蜃樓愚弄時,已經為時太晚,她的力量在失敗的冒險中已被耗盡。

無論男女,不要期待愛情或者其他什麼人成為你的拯救者,天助自助者,能救自己的人永遠隻有自己。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