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分給這部劇的配樂、演技、畫面和思考意義。)
先說優點:
不得不說,這部劇在台詞、演技、畫面、配樂等藝術層面達到了很高的水準。劇中主要人物轟轟烈烈的悲劇愛情也讓人感動着迷,紙條定情、513的飛機編号、藍衫白裙這些元素都滿足了我們對美好愛情的幻想。
其次,這部劇抛開了以往戰争劇的宏大視角,而選擇從小人物悲歡離合的角度刻畫戰争,獨特的視角讓人耳目一新。再加上劇中确實表現出了果黨内裡的腐敗,很容易讓我們以為,該劇的立場正确;然而細想卻發現,劇中拍出來的果黨腐敗都隻是忽悠觀衆的一些表象,卻刻意忽略了果黨背離人民的本質。
最後,這部劇用新穎的視角,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思考空間,比如我們該如何看待這些曆史事件。
再說缺點:
很多觀衆已經被這部劇披着愛情的皮引誘,掉入了曆史虛無主義的陷阱(當然了,包括曾經的我自己),具體觀點如下:
1. 該劇曆史虛無主義的典型表現之一:壞人不壞。“曆史虛無主義的根源是唯心史觀。對曆史上那些“逆勢而上”甚至惡貫滿盈的曆史罪人,曆史虛無主義則往往有意渲染、美化,公然為已有定論的反面曆史人物翻案,為反動頭目叫屈,為投敵叛國分子張目,為殖民統治者正名。”( 黨建特約評論員 任曉山 )
民國愛情,十有九悲。我們很容易被這樣浪漫的、憂郁的愛情沖昏頭腦,因為它滿足我們對美好愛情的所有幻想。然而卻忽略了,包括郭轸在内的這些飛行員的悲劇不就是果黨自己造成的嗎?是他們自己選擇站在了人民的對立面,是他們自己背叛了人民。而郭轸的結局不過是他自食惡果罷了,他在轟炸東北的時候可曾想過有多少無辜的平民死在他手下?他親手造成了多少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的慘案?不要說他是軍人不得不服從命令,因為你不能說劊子手是無辜的。
劇裡把郭轸的死拍出英雄落幕的悲壯,這就是一種美化:因為他想活着,想和愛人團聚;因為他是軍人不得不服從命令,所以他做的行為就都是合理的,因為他隻是想活着啊,他有什麼錯?那東北死去的千千萬萬的民衆呢?他們不想活着嗎?還是說因為他是主角所以他的命比其他人的命更重要?現在回想一下,這裡真的很諷刺,把郭轸的死拍的很委屈,好像他是受害者一樣,然而他才是那個劊子手啊,他才是加害者。
我們當然可以為郭轸流淚,但更要看到,他看起來悲壯的“犧牲”是服務于一個壓迫人民的政權,這種“英雄”不具有曆史正當性。郭轸的隕落是必然的,因為背叛人民的果黨終将被人民抛棄,而依附其中的個體也必然走向毀滅。郭轸并不像劇裡想要呈現的那樣“被時代抛棄”,而是被反動政權吞噬的犧牲品。他的悲劇來自果黨,不來源于時代。
2. 典型表現之二:碎片拼貼。“曆史虛無主義以碎片化曆史細節“否定”曆史規律或“還原”曆史整體,将完整的曆史分割成零散的曆史碎片,流連忘返于邊邊角角,津津樂道于傳說演義,糾纏不休于細枝末節,根據預設立場剪裁拼貼,用小細節小故事小情節代替大曆史大趨勢大走向。”
這部劇有很多切片式劇情,選定特定曆史片段進行藝術加工,而脫離宏觀曆史背景,片面渲染局部情節,以至于一葉障目,麻痹觀衆。
比如強調郭轸的身不由己,暗示内戰是手足相殘、沒有赢家;然而事實是:内戰爆發的原因是果黨企圖消滅我黨,維持獨裁統治。飛機轟炸平民是反人類罪行,而非戰争導緻的無奈。不要美化施害者。再比如呈現眷村的小資生活,營造亂世中的歲月靜好。而忽略了,果黨軍官是特權階層,他們優渥的生活是建立在剝削人民的基礎上的。而同一時期工人因通貨膨炸無法養家糊口、艱難度日的景象劇中卻刻意隐去,完全抹除了階級對立的事實。
綜上,這部劇給我帶來了很多思考。一年前我對這部劇的态度是美好愛情,客觀中立。現在我不這麼認為了,我覺得這部劇涉嫌以曆史虛無主義欺騙觀衆、美化反人類罪行的嫌疑。大家有其他看法,歡迎評論區友好交流,我也很樂意聽到不同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