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冒險電影是一個很大的類型,最經典的莫過于《伴我同行》,我還能想起來的有《月升王國》,甚至可以提起《哈利波特》以及《怪奇物語》。主角永遠是一些性格各異的小孩,經曆一段驚心動魄的冒險旅程後獲得了成長。

毫無疑問,《火之謎》也是一部兒童冒險類型片,但與其他作品不同的是:它塑造了一個靈動的魔法世界,充斥着精靈、仙子、幽靈和女巫等等。傳統的商業片一定會将這些夢幻的設定奇觀化,早期的如同《綠野仙蹤》中盛大的歌舞、誇張的妝容,後期則往往會利用數字特效。這種打造夢幻的方法一定是有效果的——看看那些沉浸于哈利波特電影的粉絲們,被電影裡的魔法沖昏了頭(無惡意)。但《謎》采取了謹慎的手段,它把你一步步領進這個世界,正如精靈們順着魔刃幫衆人的腳步走進魔仙堡山(是叫這個名嗎這翻譯真的太出戲...)。難以想象,《謎》裡最視覺奇幻的畫面僅僅隻是魔法的字幕——粗粝的筆畫像是被刻在石壁上漸漸風化的記載——取而代之的是聽覺上的奇幻、人物難以捉摸的行為。看完電影後你試圖把故事濃縮,但總道不明故事奇幻的地方(除了任人差遣的咒語,這設定令我又愛又恨),這明明是一個精靈與巫師對抗的奇幻故事啊!可以說這就是《謎》,甚至是電影的魅力:拍攝必要的視覺影像,而非由情節主宰。

話說回來,我不知是在電影的哪個時刻被帶入這個魔法世界的,因為我們一開始必然認為這群偷竊遊戲的小孩隻是貪玩罷了,但我們又會漸漸察覺到環境的不對勁,最後就這麼被孩子們帶着跑入森林......我敬佩如此的流暢。可惜,帶出這個魔法世界的方法顯得太過刻意,似乎是請來了“機械降神“這尊大佛,奇遇轟然坍塌。雖然此種戛然而止的手段與《伴我同行》結尾的悲情流露有着不謀而合的體感,也确實符合兒童冒險電影的模式,但這并不是我期盼在結尾看到的。我更希望的是,無論是精靈們還是巫師們,都保持着流動的魔法,在現實與仙境中穿梭。

這種仙境魔幻感的塑造,我認為一部分是導演搭建的“母系社會”造成的。精靈們都沒有父親,對峙雙方都由女性帶領,并且幫派采用女性繼承制度——我可忘不了女首領一拳把獵人打暈的場景。這種女性濃度把整部電影的世界觀柔化了,像是加了一層看不見的柔光濾鏡。配樂也有功勞。電影多采用偏向傳統的器樂和悠揚卻不失律動的旋律,并總在精靈們“施展魔力”的時刻響起。淺顯如智能設備和70年代特征的矛盾也增加了沉浸感。

而在這片奇幻空間中行動的,是我們的精靈主角。他們的行動永遠快我們一步,這是最關鍵的地方,否則會失去樂趣。精靈們的冒險精神居然在片頭短短幾分鐘的偷竊中就全數體現,還能達到差異化的效果(要注意,最小的精靈也出現了)。我們在片頭字幕出現的時候就已經對他們有了大概的把握。可以說,孩子們的性格是可知的,行動卻是無法預估的。除此之外,《謎》中的人物與電影有着節奏的互文:精靈總是專注當下,甚至會因為貪吃忘卻,一如電影在不知不覺中偏離初始的軌道,行向未知。正是因為人物行動的極速,才會使得電影的腳步加快、偏移,由此而反作用人物,迫使他們做出更極速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