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站422.9萬播放量

第一集 參将

(1)戚繼光(1528年-1588年),字元敬,生于武将世家,祖籍鳳陽定遠(今安徽滁州定遠),衛籍山東登州(今山東煙台蓬萊),生于濟甯。戚繼光既是武将,又有文官風度,曾寫下“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28歲的戚繼光南下做官。

(2)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農曆八月,浙江慈溪的龍山千戶所,29歲的參将戚繼光第一次遭遇了倭寇。明軍總兵力是倭寇的十幾倍,但是被武士和浪人打得節節敗退。戚繼光三箭射殺了倭寇主要的指揮,帶領士兵反殺。

(3)衛所制是明朝的軍制,明初洪武末年時,沿海建立了59衛89所,平均一衛5000人,一衛下轄五個千戶所。整個沿海的兵力大概40萬人左右,艦船4000餘艘,建立了一個比較完整的、系統的、有一定縱深的海防防禦體系。但到了嘉靖中後期,人們海防觀念淡薄了,“海防廢弛”,戰船所剩無幾,衛所軍隊缺額半數以上,士兵老少摻雜且缺乏軍事訓練。戚繼光在《練浙兵議》中提到“赤體赴敵,身無甲胄之蔽”。

...
①日本人順着洋流,前往浙閩最方便;②北方的長城标注準确第二集 倭患

(1)日本曆史學家井上清認為,明初的倭患就是日本九州和濑戶内海沿岸的武士、名主及他們的同夥;明朝中後期,日本陷入嚴重的内亂,倭寇的掠奪規模日漸擴大,形成了海盜、商人、武士、浪人組成的武裝侵略集團。

(2)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兵部尚書、福州人張經在浙江嘉興圍剿倭寇,取得了王江泾大捷,被《明世宗實錄》記為“自有倭患來,東南用兵未有得志者,此其第一功雲”。但張經被嘉靖皇帝冤殺,同年,28歲的戚繼光初到浙江。

(3)《抗倭圖卷》相傳為明代著名書畫家仇英所作,據日本學者所考,畫中的倭寇艦船是由戰國諸侯大友宗麟所派。大友宗麟是16世紀中葉,日本北九州島真正的統治者。一開始他們也請求朝貢,而在朝貢遭到拒絕後,就會暴露出倭寇的本來面目,輾轉明朝防衛薄弱的地區進行走私貿易,與“南蠻”(西班牙葡萄牙)也有武裝走私的活動。日本學者說:“嘉靖大倭亂,公元1550年左右,是倭寇影響力最強的時代,在日本方面倭寇的領導者就有大内氏和大友氏兩位大名”。

(4)嘉靖三十年前後,朝廷曾準備“開通番舶”,海禁一度放寬,但大規模的掠奪卻日趨嚴重。王直最初是海商,但在嘉靖三十一年以後,他便大量吸引倭寇侵入明朝,到處搶劫、掠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王直在舟山瀝港的海盜巢穴為俞大猷所破,隻能竄逃日本,将大本營設立在日本長崎的松浦。

(5)嘉靖三十六年的五月,精于算計的王直以接受“招安”的姿态出現在舟山岑港,逗留半年後前往杭州接受招撫。王直原指望成為日本豪族海盜集團在中國的代理人,卻被關在了浙江巡按衙門的大牢中。還盤踞在岑港的王直餘部四處劫掠糧草、構築營寨,叫嚣着為王直報仇。在岑港的基地裡他們還能造船,然後順河駛出尋求支援。俞大猷和戚繼光從圍攻轉為持續騷擾,令倭寇疲憊不堪,最終在大霧天強攻得勝。中國學者說:“嘉靖三十八年,王直被殺了。在倭寇當中中國人越來越少,所以戚繼光抗倭打的就是日本人,真倭很明确就是日本人”。

(6)俞大猷(1503年-1579年),福建泉州府晉江縣人,比戚繼光年長25歲。其武學著作為《劍經》,以棍法為主,武學簡單實用。俞大猷強調“練兵必先練膽”,戚繼光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練心”。嘉靖三十八年,俞大猷被彈劾,此後守國就看戚繼光的了。

(7)舟山形成過具有海洋特色的船拳,明朝時期最為興盛,戚繼光在《拳經》中亦有記載。這套拳法據說還被戚繼光借鑒,引入了日後的戚家軍訓練。

...
岑港倭巢的布置,可能是參考了《蕩寇風雲》

第三集 新兵

(1)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冬天,義烏當地百姓為了保護銀礦與外鄉人械鬥,戚繼光欣賞義烏人同仇敵忾的精神,前往義烏募兵。百姓領袖陳大成傳聞曾與戚繼光有過拳腳較量,最後加入了戚繼光麾下,跟着征戰四方。吳惟忠、王如龍等其他著名戚家軍将領也都是義烏籍。日後這些義烏籍的士兵還被調去了北面守長城,從此定居在了北方。

(2)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戚繼光在義烏募到了4000名士兵。戚繼光選兵,首先要樸素粗壯的鄉野老實人,次一等是上過戰場的人,城裡膚白體弱、對官府無所顧忌的人一律不要。這一次選編自上而下,先挑選哨官,再有哨官挑選哨長,哨長選隊長,隊長選士兵。實行哨官到士兵的責任連坐制,士兵犯錯所有上級都要受到懲罰,讓每個士兵都為戰友、為整個隊伍負責。

(3)入伍後,新兵們接受了嚴格的軍事訓練,培養集體感和紀律性。在戚家軍中,所有軍事條例必須背誦,不能差一字,所有指令必須由指揮體系下達,各項戰鬥技能隻需要運用直接有效的規範動作。

(4)浙江磐安還保留着“迎大旗”的民俗,旗杆高36米,旗面面積600平方米,差不多可以覆蓋一畝地,幾十個漢子各司其職才能豎起這面大旗。有一種關于這個民俗的說法就是,戚繼光在夾溪溝抗倭時,令旗上就繡着龍虎紋樣。

...
旗子真大,沿海使用很合理

第四集 鐵軍

(1)戚繼光的代表性兵書著作《紀效新書》就是為了教人如何打仗,有的章節教士兵,有的章節教指揮官。戚繼光的武術理念是既求實,又要簡單。書中還配有武術的圖譜、口訣,如一部武林秘籍。除此之外,書中還描述了各類武器的制作方法、建築工程、軍事理論、條例制度等。

(2)浙閩沿海一帶山陵沼澤密布,倭寇單兵作戰能力強,又擅長伏擊,戚繼光據此創制了一種陣法,因此陣左右對稱,故名“鴛鴦陣”。鴛鴦陣設立了班一級、11人的作戰小隊,每個軍人排列得很整齊緊密,可攻可守。隊伍中的盾牌、狼筅都是為了幹擾、阻攔倭寇,長槍是殺傷倭寇的主要力量。戚繼光還十分重視火器的運用,鴛鴦陣可以随時轉換成火器隊形,長槍手換成鳥铳手,發揮更大的威力。戚家軍制勝的秘訣是戚繼光的兵法思想和實戰經驗,在戚繼光作古之後依然發揮着巨大的作用。

(3)義烏募兵後的第二年,日本爆發了織田氏和今川氏的決戰(桶狹間合戰,1560年),中國沿海因此十分平靜。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重新歸來。這次的倭寇十分狡猾,先分頭劫掠擾亂明軍視線,而後合兵一處進攻台州。戚繼光星夜馳援,打響了花街之戰(花街并不是一條街,而是台州府城外的一個小村),鴛鴦陣大顯身手,全殲來犯的倭寇。曆史上把嘉靖四十年四五月間的連續勝利稱為“台州大捷”。

(4)戚繼光也很重視防禦工程的建設,整修台州城牆時突破性地創造了“空心敵台”,守軍可以在敵台内休息和作戰,成了北方長城的藍本。而在明代之前,長城所有的敵台都是實心的。

...
鴛鴦陣的幾種變形

第五集 戰神

(1)糟羹,是台州地區獨有的民間小吃。傳說戚繼光在正月十四到達臨海時,城中無糧,戚将軍不想驚擾百姓,于是讓将士将剩下的糧草磨成粉,熬成糊狀,再放入各種時令蔬菜、豆制品、酒糟(為了驅寒),形成了糟羹。因為這段往事,臨海人過元宵節也會比其他地方早一天,正月十四過節。

(2)明朝抗倭時,福建沿海的福船被改造為戰船,當時存在着一種叫“水密隔艙”的制造工藝,就是用隔倉闆使船艙之間互相獨立,避免全部進水。匠人們會用海蛎殼和桐油搗練成桐油灰,再拌上麻絲,用來填充船闆之間的縫隙。戚繼光征讨福建橫嶼島時,一船可載100多名士兵。

(3)在解決了浙江的倭患後,戚繼光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六七月馳援福建,從溫州前往福甯(今甯德霞浦)。戚繼光首先向甯德城東北的橫嶼島用兵,這裡漲潮時一片汪洋、退潮時淤泥成灘,易守難攻。一批倭寇曾占據此地三年,在島上結巢築屋、四處劫掠。戚繼光了解了當地的潮汐情況後,利用橫嶼島西面的灘塗開始強攻,将士們“負草填泥”,很快占領了島上的窩巢,解救民衆八百餘人。而後戚繼光前後掃蕩了福建境内的倭寇接近萬餘人。

(4)在福建抗擊倭寇三個月後,戚繼光凱旋回營,誰知倭寇又卷土重來,攻陷了興化(今莆田)。戚繼光重回義烏招募了一萬名兵員,成功消滅倭寇。戚繼光的這次出兵還把義烏的城隍爺請到了福建霞浦保護士兵,就此被霞浦當地人侍奉了起來,每年城隍爺的“娘家”義烏還會派人來對接,兩地像走親戚一樣。

(5)戚繼光一生沒有打過敗仗,消滅倭寇數以萬計,有以下幾個特點,在常勝将軍中都少有:①打的是殲滅戰,隻有消滅倭寇才能杜絕他們再來;②損失兵力少,花街之戰隻有三人死亡;③救出大量的老百姓,倭寇喜歡到處搶老百姓。

(6)在戚繼光看來,“不戰而屈人之兵”另有一層含義,那就是消滅所有頑敵,給潛在的侵略者以巨大的威懾力。

...
古法制造的福船

一些評論區的整理,不保真

(1)網友“Adraint”: 戚家軍真正的意義,不僅僅是培養了一個百戰百勝的部隊。而是戚繼光培養的戚家軍,算是中國曆史上唯一一支觸摸到了軍隊近代化門檻的封建王朝部隊。從冷兵器和熱兵器的結合,戰術的布置,軍人的紀律性,和軍隊的職業化建設。戚家軍已經基本上觸摸到了近代化軍隊的門檻。和同時期甚至一百年後的西歐職業軍隊相比也毫不遜色。可惜大淩河一戰,最後的幾千戚家軍和八旗大軍作戰,因為友軍出賣陷入包圍。幾萬八旗大軍靠人命堵死了戚家軍撤退的路。戚家軍最後全軍戰死,無人投降。戚家軍的全軍覆沒,也意味着中國封建王朝軍隊的近代化建設被徹底葬送。

(2)網友“山西團團的保安隊長”: 看到火器這塊的時候我想起來,《萬曆十五年》裡有一個細節,戚繼光帶的軍隊(包括其他明軍)從來沒有真正的統一後勤,所有的裝備、馬匹、甲胄,全部由附近州縣分散提供,質量參差不齊。關于火器,戚繼光很喜歡這玩意兒,但他從來不會大規模運用。在他的各類奏報中不止一次吐槽過火器的質量糟糕至極——炸膛這種事簡直是家常便飯,以至于士兵隻敢單手瞄準擊發,精準度大大下降。所以,戚繼光在戰前,必須考慮有多少火器真正可以使用,然後再決定用不用火器,配比是多少。 這種事其實挺可悲的,試想一下,如果明朝的槍炮制造技術過關,并有能力組織大規模的全熱兵器部隊(不隻是神機營),戚繼光在北方時就可能不會完全采取守勢了。

(3)網友“随便逛逛XD”: 怎麼還有人死盯着王直時期真倭十之二、三,而否定王直時期的前後真倭占多數的情況,倭寇最早從南宋時期的高麗國開始有記載,一直到嘉靖年間倭亂最嚴重的時候這幾百年間,倭寇的成分不是一成不變的啊。